开发中温太阳集热器,拓展太阳能热利用

来源 :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i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温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在80~250℃范围,使太阳能拓展到工业应用.在多年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生产基础上.对材质、生产装备、工艺与检测方法等一系列的技术提升.抓住关键技术如创新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其吸收比达0.96,热发射比约0.05(180℃).同时,在山东省章丘建成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石英砂自动配、加料,拉管,自动切割,并自动连线热加工圆头、接尾、在线清洗、连续镀膜、自动点焊、打卡与装管、封口、在线排气、烤吸气剂、装箱和包装等,具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能效.新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工作温度为150℃时,太阳集热器瞬时效率在40%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从风电场生产运行管理考核需要出发,探索研究了风电场生产运维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改进工作,数据统计分析范围,探索工作,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本文对一种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但在中国刚起步的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技术是传统燃煤锅炉的升级换代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存的低效高污染等问题.主要从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及效益等方面对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的自主研发过程和示范推广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大型工业企业在中国社会和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能耗大户.本文总结了大型工业企业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的目标、思路和主要内容,并结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电网提出进行典型示范应用构想.
页岩气是通过大型人工压裂才能形成工业生产的天然气资源,是新崛起的清洁能源生力军,已在美国投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本文概述了页岩气的基本特征,对比讨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与页岩气之异同和关系.认为页岩气与"接力成气"都强调烃源岩内部有机质成气的同源性,但"接力成气"在天然气物质来源、成气时机与源外常规成藏潜力和有效性等方面提出更早,对拓展我国天然气勘探领域更有意义.探讨了天然气在我国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地位
晋陕蒙接壤的榆神府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原煤生产基地,2009年原煤产量2.11亿吨,每年以30Mt以上的速度递增.该区地处沙漠生态脆弱区,宝贵的地下水赋存于煤层之上浅部的萨拉乌苏组中,隔水岩组厚度小,煤层开采导致地下水渗漏,诱发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研究发现榆神府区植被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合理生态水位埋深为1.5~5.0m,控制地下水水位是陕北保水开采的核心.通
在当代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加大对天然气的使用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却有着强劲的势头,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消费量上都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本文用广义翁氏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我国未来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并在此预测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天然气发展的问题,且在最后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取得一定成果.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据资源评价结果这两个盆地致密气资源量11.95万亿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66万亿方,2008年产量131亿方.中国煤层气资源量36.8万亿方,探明地质储量近1700亿方.煤层气开发在沁水盆地得突破,截至2008年底全国建煤层气产能20亿m3,年产量8亿m3.南方古生界海相页岩厚度大、分布广,埋藏浅,有机质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思路是首先考虑如何使蕴藏在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然后再将分解的天然气采至地面.一般来说,人为地打破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压条件,造成其分解,是目前开发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的主要方法.现阶段提出三种主要开采方法:加热法、降压法、添加化学剂法,另外还有驱替法、综合法等.野外试验表明,降压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天然气水合物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水合物中甲烷
能量储存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储能技术迅速发展.为使储能装置的选择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朝着更加实用化、更加有序而可持续地发展,本论文从储能装置的性能指标和运行经济指标出发,推导出了"储能装置的直接经济效益"即利润率(Pm)的关系式.并指出对于化学储能装置,循环寿命和成本是其能否在储能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关键因素.
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光伏发电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经济成本和需要的国家投入(补贴、财税政策等)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光伏发电的各国政策和发展目标,最后分析规模化应用对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