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骨颈是良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病变易引发病理性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股骨颈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包括结合微波射频辅助技术的应用体会,以期为该部位良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提供有益依据及结合了微波射频辅助手段的新技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能帮助患者矫正髋关节畸形、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树立生活的信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是重要的,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更为重要。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的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关节功能康复,是临床医疗、护理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通过对髋关节术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4年12月01日至2015年6月0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 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在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等相似情况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否有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会议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一期重建并术后6周严格制动治疗膝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一期重建并术后6周严格制动治疗膝关节脱位病例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1岁到54岁,平均:31.5岁.前、后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断裂11例;前、后交叉韧带和外侧副韧带断裂9例;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均断裂3例.合并撕脱骨折2例,均无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
目的:评估卫星棒矫形内固定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断棒翻修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行卫星棒矫形内固定术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1例脊柱畸形矫形术后断棒翻修患者(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40.3±23.3岁,平均随访时间9.9±3.8个月.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术中寰椎螺钉和枢椎螺钉固定方法的临床选择。方法:筛选我院251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23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2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根据X线及CT连续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置钉可行性和复位可能性评估,针对性地选择寰椎和枢椎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游离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复手指中段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我院7例8个手指创伤性手指中段部分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选择性应用第二足趾部分移植修复.其中男6例7个手指,女1例1个手指,年龄17岁-52岁,平均年龄30.1岁.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下六边形整块游离揭盖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22 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2~79 岁,平均54.2 岁.患者术前主要存在感觉障碍和下肢疼痛、麻木18 例,束带感1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0 例.
目的 探讨更加有效的减轻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中西医结合骨科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创伤24 h 内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排除开放性骨折及皮肤外伤,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 例。
实验目的:观察小剂量脂多糖(LPS)对BALB/c小鼠切口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实验方法:通过细菌培养至对数期、制备稀释104倍的重悬菌液、细菌计数,得到浓度为1.8×109CFU/ml左右的MSSA菌液、绿脓杆菌菌液、大肠杆菌菌液.
Aim: ThepresentstudyaimtoverifiedtheroleofSO2onlimbI/RinducedALI,andinvestigatewhetherPI3K/Akt,p38MAPKand JAK2/STAT3Pathwayswereinvolved,aswellastherelationshipamong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