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蜜花药发育及花粉萌发研究

来源 :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花药发育过程和花粉萌发条件是菠萝蜜稳产优质的基础。采用石蜡切片和离体培养的方法,对菠萝蜜花药的发育和花粉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蜜的花药有四个花粉囊;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有连续型和同时型两种形式,形成了等双面体排列和四面体排列的四分体;成熟花药的表皮细胞积累有大量的单宁。16%的蔗糖和0.02%的硼酸混合溶液对菠萝蜜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aCl2对菠萝蜜花粉萌发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余甘子是药、食兼用,极具地方特色的热带、亚热带的果树。分布区域较广,在栽培技术、品种、鲜果、苗木、等规范生产上尚无国家、地方的行业标准。应用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数据的积累。针对余甘子生产栽培的特点,制定了余甘子规范化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余甘子的质量和产量。
简述了红葱的特征特性和广东省的基地发展状况;指出红葱生产中的病虫害、生理障碍、土壤连作障害及生产管理措施中的存在问题;建议通过建立红葱种苗繁育技术体系繁育优良种苗,采取调节控制生长发育和应用生态节约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红葱的品质和产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先进管理平台提高产业水平。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空白、50%、100%)的菜心和小白菜产量、品质和光合色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和小白菜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造成的,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不影响产量。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逐渐升高,不同施肥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施用微生物改良剂与否不影响菜心品质和光合色素的含量。
本文报道了龙眼新害虫——龙眼枝梢瘿蚊。龙眼枝梢瘿蚊目前在我省尚属局部发生,但由于其扩散趋势明显。以危害龙眼新梢、花穗、叶梗和顶芽为主,造成树势衰退,产量骤减,损失巨大。
选择广东赤红壤地区含钾量不同的菜园土进行了菜心钾肥试验。根据20个试验点的田间试验结果,建立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同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抛物线相关。在质地为中壤土的参试菜田上种植菜心.施钾肥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的菜田占75%。增产率为14.9%~47.2%;土壤速效钾(K)的适宜含量为144.5~225.4mg/kg;低于此范围应补充钾肥,超过此范围应控制施钾肥
本文比较了节瓜枯萎病抗病和感病材料在苗期接种枯萎病菌后叶片中叶绿索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几种生理生化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病菌接种前,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无差异.发病后感病品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PPO酶活和POD酶活在病菌接种前后均高于感病品种,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则低于感病品种。建议节瓜
提出依靠自然资源优势,以发展市场为主导,以高效、高产、质优为目标,创新科技生产管理体系。调整优化果业品种结构,推进合理布局,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大力发展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茂名水果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内外竞争力。
通过对广东近年发展起来的地方良种贡柑广泛的普查和选种,已从贡柑群体的自然变异中选出无耔、少耔芽变新株系,无籽贡柑平均每果种子≤3粒,少籽贡柑平均每果种子≤6粒,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普通贡柑。对2个新株系进行AFLP分析及遗传性状观察,表明无籽、少籽贡柑与普通贡柑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且遗传性状稳定:并提出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及进行中试和示范。无籽贡柑已通过专家的品种现场鉴定。
“粤引早脆梨”是从台湾引进砂梨品种中筛选出的早熟品种。果实生育期100-120天,早脆梨果形近球形,平均单果质量253g;果皮绿色,充分成熟时转黄绿色;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石细胞少,汁液多,口感风味清甜脆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0%,可自花结实,丰产性强。果实6月下旬-7月初成熟。
“红灯笼”荔枝是发现于广东省汕尾市的一个荔枝新类型。其叶片在小叶着生方式、叶形、叶基形状、叶尖形状、叶缘、叶姿等与糯米糍存在明显差异;其果实心形,皮色红艳,平均单果重25.5 g,果肉白蜡色,厚1.0~1.3 cm,肉质爽细、汁液中等,味清甜带微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8%~18.0%,100mL果汁中含酸0.06~0.13 g、还原糖8.6~9.33 g、蔗糖5.3~8.6 g、总糖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