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猝死症的诊断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z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某养牛户七头奶牛的猝死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所致,并分析了发病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创反应(PCR)方法对吉林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
为调查新疆地区家畜莱姆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取新疆南部的库车县和温宿县以及北部的生产建设兵团141团和150团,采集牛、羊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莱姆病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以上四个地区羊平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9.5%、27.9%、28.6%、47.1%;150团两个牛场平均血清阳性率为13.8%.调查结果提示以上四个地区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家畜均处于一个较高的感染水平.
目的:了解吉林珲春林区的蜱、野鼠及家畜感染莱姆病的情况.方法:对蜱和野鼠进行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扩增,阳性蜱标本RFLP分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家畜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PCR检测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的带菌率为36.0%和30.9%;在五种鼠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性片段,带菌率分别为14.0%、8.3%、13.0%、25.0%和33.3%.阳性蜱标本RFLP分型结果属于B.garinii
本文运用RT-PCR对用ConA刺激的中国白兔外周血淋巴细胞(PMBCr)进行了扩增,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不同物种的IL-10基因进行了序列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537bp,编码178个氨基酸,其中前1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欧洲兔IL-10基因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63%,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44%,但与鼠、鸡、河豚
本文从含有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NA基因的质粒PMD18-TNA中切下NA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到pSY538中的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LP2EP2的下游,又将LacZ基因克隆到该质粒中,然后将同时含有NA及LacZ基因的片段再亚克隆到禽痘病毒载体pSY681中,从而构建出表达AIVNA蛋白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转移载体转染已感染禽瘟
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IBV分离株SAIB和SAIB构建其S1基因玉米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进行IBV S1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提供了基础材料.
本文介绍了鸡传染病流行的新特点,提出了几点防制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度、加强饲养管理、完善消毒措施、防止环境传染等等.
本文对BVDV NADL株囊膜糖蛋白E基因进行克隆及鉴定,为E基因的进一步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奠定了的基础.
本文对某羊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检测了羊衣原体血清抗体和布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本文对分离到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新研制的速效克炎晶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治疗,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