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4区块三维水平井钻井实践

来源 :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苏里格气田大规模开发,为节约钻井综合成本和完成产能建设任务,工厂化水平井施工是大势所趋.结合苏14区块三维水平井施工实际情况,以苏14-15-34H1井为例,针对丛式井组防碰、刘家沟组漏失、双石层泥包钻头以及储层可钻性差、滑动托压和粘卡严重等技术难题,通过“3优化”、制定各井段工程和钻井液技术措施,有效地预防井下复杂,保证了该井优快施工和顺利完井.同时以点带面,为后续施工队伍提供技术借鉴和经验参考,提高工厂化整体施工效率,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国已经在沁水盆地等区域的中高煤阶煤层中获得了可观的天然气资源,并且具有广阔的开采前景.这类储层低孔(3%-5%)、低渗(0.01mD-3mD),必须经过水力压裂才能获得商业开发.由于煤层气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排水、区域降压之后才能产气,裂缝首先为排水提供通道,同时煤岩软,支撑剂容易嵌入,为了获得更好的生产效果,需要通过压裂建立较长的裂缝和较高的导流能力,因此准确地认识水力裂缝的扩展和支撑情况是获得
川东气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至今已投运天然气管道超过四千公里,大部分管道采用湿气输送.管道投运时间长,输送介质腐蚀性流体含量高,周边环境恶劣,而现有的评价方法不适应多影响因素的在役天然气管道,需要建立新的评价方法.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了采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川东地区部分高含硫天然气管道材质适应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接近客观现实,使得管道管理者对管道的服役状态有更清楚准确的认识,对管道的可靠运行等
深层页岩气储层有着低孔低渗、地层破裂压力高、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工程设计及工艺优选存在着严重制约.Z1井是一口直探井,完井深度4373m,储层埋深超过4300m,地层层理发育.针对该储层特点和压裂改造的难点,通过进行岩芯分析,室内实验评价的方式,支撑剂组合及液体体系;根据井口施工压力预测及排量优化,优选压裂模式,提升工艺技术参数设计的针对性.结论认为:①优选的压裂体系具有简化近井裂缝形态,降低施工
阿姆河XX气田群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及高角度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边底水、3套气水系统)、产量高,气水矛盾日益凸显,直接影响气田稳产和安全生产.针对阿姆河XX气田群的非整装特性,为了解决气井出水问题,开展出水机理和治水相关研究,制定了适用于气田群的控、找、堵、排综合治水技术对策,同时形成了适用于单井的“一井一策”治水指导原则和与单井治水配套的控、找、堵、排单项工艺技术及工艺技术组合;
水平气液两相管流是油气储运的基础,因而其仍是油气集输等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鉴于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仍缺少中等管径(60-75mm)条件下水平气液两相管流的实验研究,本文开展了两种中等管径(DN60和DN75)下的中高液量(100-250m3/d)、较高气液比(20-500m3/m3)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实验.绘制出了不同管径下流型图,并与Taitel-Dukler流型图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管径下流
大斜度井、水平井在川东北地区的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气井的产能直接影响到了气藏的整体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气井储层特征、地层压力、水平段长度、地层水等影响因素和稳产条件、井型适用条件研究,并结合该地区目前的勘探开发情况提出了井位目标优选原则和建议井位,以期指导其它类似气藏的高效开发.
目前,国内气田经过几十年的滚动开发和产能建设,大部分气井井口流动压力已接近或低于集输管网压力,且井筒积液严重,严重影响气田产能发挥.为了能够顺利输送气田中、低压天然气,排出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量和气田的采收率,成功研发了等熵增压一体化集成装置和同步回转一体化集成装置,通过在气田高压和中低压两种集气工艺模式下试验运行,达到了降低井口压力,增大油套压差,有效排除井筒积液,提高气井产量的目的和效果,同时
大尺寸井眼正循环气体钻井因设备多、能耗高、综合成本高等问题对其应用带来了诸多限制.采用双壁钻具的反循环气体钻井技术对井壁无冲蚀,对低压、低渗地层“零污染”;对水层、漏层也有更好的适应性;耗气量、运行能耗和综合成本较正循环气体钻井低.该技术在国外油气钻井领域已得到应用,而在国内的研究才刚开始.长远看,反循环气体钻井可有效降低钻井成本,为大尺寸井眼气体钻井降本增效、节能环保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同时也为低
在气体钻井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近钻扭矩的变化情况,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卡钻、井壁垮塌等危险工况,为及时采取正确的钻井施工措施赢得时间,减小事故隐患.目前钻柱扭矩信息的获取主要有地面和近钻测量两种方式.地面测量计算受井下环境和地面机械因素的干扰大,时效性差,难以实现近钻扭矩值实时准确监控.近钻扭矩的测量多采用钻铤上贴应变片的方式,测量条件要求高,导致目前难以准确获取井下近钻扭矩.为此设计了能对钻柱形变所
龙王庙组开发井有两种井型分别是大斜井和水平井,由于龙王庙组上覆地层在区块内厚度变化较大,导致层速度变化模型建立不准,设计井轨与实钻出现偏差,卡层是难点,为顺利钻达地质目标,提高储层钻遇率,需要在实钻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调整井轨.本文通过对龙王庙组16口开发井的井轨跟踪,利用钻时、岩屑、碳酸盐岩含量、全烃、显示、随钻测井等资料,结合地震剖面、区域地质认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井轨跟踪、卡层分析方法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