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I)的突出表现,尤以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影响较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 h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TGF-β诱导下,它可由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分泌,并介导TGF-β发挥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作用,因此CTGE已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新的热点.本文重点讨论TGF-β与CTGF的关系,以及CTGF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随着对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患肾脏病妇女的成功妊娠率已达89﹪~98﹪.尽管如此,妊娠期肾脏病和高血压的诊治及肾脏病人的妊娠仍是肾科及产科医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与肾脏疾病相关的营养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营养治疗与肾病的疗效、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限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是肾脏病、风湿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后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要并发症.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早期就可出现骨的丢失,30﹪-50﹪出现椎骨骨折.长期(>6个月)服用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亦使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老年伴骨密度降低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进一步增加了骨折发生的危险.但长久以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据英国的一个调查表明:在大约25万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和进展,国外研究者新近确定了一些与肾病综合征发病有关的新基因,这无疑为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诊断一些无关性、家族性、以及某些散发型激素耐药性肾病综合征带来了一线曙光,也增加了我们对肾小球滤过屏障、尤其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使我们在认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蛋白尿发生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增加了多一份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休克的微循环学说后,几乎否定了去甲肾上腺素(NE)在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因NE使肾血管收缩进一步降低肾血流量(RBF),在失血性休克加重肾缺血.给动物肾内注射NE后可制成缺血性急性肾衰竭(ARF)模型.供肾者如应用NE移植肾的预后不良.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应用NE得当,对肾脏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且可防止肾功能延迟恢复.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多因素所致的临床急、危重症.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ARF临床流行病学随之改变,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特征.60-70年代,感染、休克、缺血等所致ARF占主导地位.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药物与医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损伤矛盾日益突出,感染和休克等因素所致ARF发生率逐年下降,医院获得性ARF(Hospital-acquired ARF,HA-ARF)
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复杂的肾衰竭的存活率至今无明显提高,为加强肾功能衰竭治疗的辨证医学研究,有关其入选标准、判定以及急性肾衰竭的研究终点确定某问题亟待解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告,在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中,DN的发生率高达25﹪-30﹪(美国报告,Ⅰ型中占30﹪,Ⅱ型中占25﹪).因此,DN的早中期预防和及时诊治,对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DN的营养治疗是DN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当认真加以实施.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为儿童和成人激素拮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在国外FSGS近20年的年发病率从4-10﹪增加到12-25﹪,在美国FSGS成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由于对FSGS有了新的认识,随着治疗手段的改进其疗效也得以提高,目前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
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TGF-β在肾脏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抑制过高的TGF-β活性以达到防治肾脏疾病进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