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对化学镀镍层的结构及性能影响

来源 :第六届全国化学镀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纯铜基材上进行化学镀镍后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是针对于热处理工艺参数(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化学镀镍层结构、性能的调整范围及影响幅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含磷量为9﹪的化学镀镍层为例,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对镀层开展了微观形貌、硬度、耐蚀性、耐磨性、X-射线衍射等剖析检测工作,其试验结果对于使用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乳酸为主络合剂,柠檬酸盐为辅助络合剂的碱性体系中化学镀Ni-Mo-P合金,具有沉积速度快,镀液稳定性好等特点.研究了镀液中钼酸根离子浓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通过对化学镀锡液组成的调试和完善,主要研究了新的工艺配方中工艺条件对沉积速度和镀层中锡含量的影响,优化了化学镀锡的最佳工艺条件.此外,试验结果表明:次亚磷酸钠对反应动力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锡的化学沉积速度;镀液中没有络合剂时,化学反应不能进行;添加剂B和添加剂C均能细化晶粒,但沉积速度却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本文阐述了内电解化学镀技术的生产实际需求、技术可行性及优点,并以铁基体上镀锡为例对内电解镀和电镀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表明该技术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
通过化学镀铜方法,获得了具有高导电性能的电磁屏蔽织物,并采用电镀镍的方法对电磁屏蔽织物进行了后处理.研究了后处理对电磁屏蔽织物的抗氧化性、耐酸腐蚀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铜织物有高的电磁屏蔽效能;镀镍能进一步提高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抗氧化性能和耐酸腐蚀性.
本文探讨了黑碳钢表面上的ZrO超细粒子的复合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了镀液的温度、pH值、镀液中ZrO微粒的含量等因素对复合化学镀铜性能的影响,得最佳工艺条件为t=65℃,pH=12.5,ZrO=21g/L,A/V=60cm/L.通过扫描电镜观测镀层中ZrO微粒的分布及生长情况,从微观结构看添加ZrO微粒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对复合镀层用重量分析法进行成分的定量分析可知ZrO含量占20﹪左右.并检测了复合镀
本文探讨了黑碳钢表面上的SiN超细粒子的复合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了镀液的温度、pH值、镀液中SiN微粒的含量等因素对复合化学镀铜性能的影响,得最佳工艺条件:t=68℃,pH=12.5,SiN=6g/L,A/V=60cm/L.并检测了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耐磨性及镀层和基体的结合力.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镀层中SiN微粒的分布及生长情况,从微观结构来看添加SiN微粒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用重量分析法对镀层的组
研究了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工艺和镀层结构,指出工艺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化学镀铜过程呈现自催化特性;只有在合适的镀液pH范围内才可获得铜镀层;铜镀层为面心立方结构,没有明显的晶面择优取向现象,镀层结构的晶面间距d和晶胞参数a与标准Cu粉末的相比均较大,说明铜镀层仍存在应力和缺陷.
本文具体的提出了热稳定性试验概念和镀液的密度、缓冲容量、稳定性试验的指标要求;并系统的分析和提出了化学镀Ni-P合金浓缩镀液的质量检测项目、方法、内容和分级检测方案;建立了化学镀Ni-P合金浓缩镀液的质量检测体系,实用性强.
在生产过程中镀液寿命对生产成本影响很大,而在施镀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亚磷酸根离子浓度对镀液的寿命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对亚磷酸根离子浓度随镀液周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镀层的各方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化学镀镀液体系中镍和铜表面的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或铜与HPO或HC(OH)O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脱氢能力存在差异,即决定它们在不同镀液中的活性差异,能与实验事实较好地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