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mi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无论在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本文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地区间合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对策.
其他文献
在"紫云英一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设置4×4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氮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冬种绿肥条件下水稻不同施氮水平能够促进水稻增产,绿肥翻压60%+施氮60%处理的早稻产量达到最大,绿肥翻压60%+施氮100%处理的晚稻达到最大;②冬种绿肥条件下,水稻不同施氮水平各处理的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均高于对照处理,除了硝态氮和铵态氮
提高碳生产率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5-2012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创新驱动对提高中国省际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创新驱动对中国省际碳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创新驱动对碳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大于环境规制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大于创新驱动的影响.此外,城镇化的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对于发展江西水稻产业,提高水稻产业的竞争力和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育秧、整地、种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和烘干8个机械化环节,分析了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江西省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新余市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余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提出了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完善建立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建立循环农业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俄方开始认识到,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与此同时,中方也看到,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也会对中国与前苏联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切实的好处。也就是说,中国乐见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取得成功。当然,从一体化的进程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欧亚经济联盟本身及其主要建设方向,实际上,中国企业开始对白俄罗斯越来越感兴趣。现在
中国人口变动包括人口总量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动.根据200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30756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多增人口401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2.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3.主要原因是同期人口出生率下降1.6个千分点,在人口死亡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8个千分点,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过去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
后危机时代,各国深刻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加入WTO以后,中国积极探索各种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脚步逐渐加快.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加强了建设FTA的力度.目前,中国已经与东盟、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签署了十项FTA,与冰岛、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进行FTA谈判或可行性研究,并正在开展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FTA的进展显著.积极推动建设F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经贸关系,则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中美两国经贸的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和顺差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两国之间出现了各种贸易摩擦.通过分析外部因素上的统计差异、国际分工调整、商品结构特点、美国的出口限制以及内因上的美国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内需不足等情况,在充分研究中美贸易顺差对
银行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经济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金融大案频繁发生,给银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毕马威全球风险调查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由过去的55%、35%、5%、5%,变为现在的40%、35%、20%、5%,将来可能变为30%、25%、40%和5%,这也推动了国际银行业开始重视并把操作风险纳入到日
公共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一问题.公共权力腐败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就中国而言,公共权力腐败阻碍着中国的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遏制公共权力腐败.但由于公共权力执行者的自利性和公共权力的可获利性等因素不可消除,防治公共权力腐败的难度很大.只有分析公共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