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羊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山羊(Capra sibirica)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中亚的高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和青藏高原,比如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等地.此前国内对北山羊的研究非常有限,主要为分布区和种群数量的调查,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几乎没有.2004年以来,我们在新疆的天山地区对北山羊开展了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分别研究了冬季北山羊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性别和群体效应对北山羊警戒行为的影响;不同性别间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对北山羊集群的影响.本文对以上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以便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北山羊的行为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在哺乳动物体内,启动卵泡生长发育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卵泡的体外培养遇到较大困难;由于不同物种卵泡的成熟时间和调节机理有较大差异,因此它们的体外培养技术还不能通用.但腔前卵泡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能在体外发育并成熟,促性腺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在其体外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动物的警戒鸣声作为非常有效的社会信号,在其社群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鹿科动物的警戒鸣声,有过一些报道,但都比较零碎,没有专门的基于警戒鸣声声谱分析方面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以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研究对象,于2008 年10~11 月和2009 年4~9 月在四川省若尔盖铁布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梅花鹿的警戒鸣声做了系统的研究.在野外用熊猫牌8×30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为典型林栖反刍动物,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和广西各地.雄麝所产的麝香是重要的药物资源和名贵的香料原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导致野生林麝栖息生境缩减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原羚属(Procapra)包括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藏原羚(P.picticaudata)和蒙原羚(P.gutturosa)3种羚羊.其中,普氏原羚与藏原羚是中国特有种,现仅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现有6种羚羊中,系统发育上关系较远的1组物种,普氏原羚-赛加羚(Saiga tatarica),在局域尺度上呈现出典型的异域性分布格局;对于分类上亲缘关系较近的普氏原羚
天然免疫分子三重结构域蛋白TRIM5α(tripartite motif protein5α)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宿主细胞内逆转录病毒限制因子,能抑制HIV-1、N-MLV 和EIAV 等逆转录病毒的复制.TRIM5α广泛存在于绝大部分旧大陆猴(Old World monkey)体内,使其不易感染HIV-1.然而TRIM5 基因还可能编码一种选择性拼接体-TRIMcyp 蛋白,它是由Line-
从13 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384 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后,并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153 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9.84%.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153 株沙门氏菌进行了22 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3 株均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耐药性.
为更有效地保护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生种群,本文测定了来自峨眉山藏酋猴8 个亚群体的47 个样品的mtDNA 控制区5ˊ端505 bp 的序列,发现了27 个变异位点(5.74%),定义了4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h)为0.236±0.079、核苷酸多样度(?)为0.00902±0.00354,单倍型之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0.623%,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4.274,单倍
啮齿目物种繁多,形态相近,与非啮齿目的其他物种也容易混淆,因此啮齿目物种的鉴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DNA 条形码技术是对一个标准化、较短的基因片段的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的一种分子技术,动物界中最常使用的标准片段是线粒体细胞色素c 氧化酶亚基I 基因(COI基因).本研究探讨了以COI 基因作为DNA 条形码鉴定啮齿目动物的有效性,旨在为啮齿目动物的物种鉴定提供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鼠.于2009年4 月至2011 年6 月,在洞庭湖区湖滩、防洪堤坝以及农田中捕鼠,研究其食性,旨在为防治这两种害鼠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增加种群生态学基础资料.
目的 研究液态甲醛对雄性昆明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和对精巢的生殖毒性.方法 将36 只雄性小白鼠随机分成4 组,每组9 只,采用腹腔注射染毒的方法,各组染毒浓度分别为2.00mg/kg(低)、20.00mg/kg(中)和200.00mg/kg(高),给药量为每只鼠0.1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上午10:00 注射1 次.处理后第10、20、30 天每组各处死3 只小鼠,肉眼观察其肝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