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克雷菌是目前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医源性感染致病菌,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本文对肺炎克雷伯菌Ⅲ型菌毛的形态、生物学特征、相关基因和蛋白、菌毛表达的调控机制、致病作用及免疫原性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黑龙江和广东省的四株H3N2亚型猪流感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主要对HA和N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绘制了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W/GD/164/06、SW/GD/165/06和SW/GD/166/06三株病毒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9.6~99.9 %,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4~99.7 %;三株病毒的HA和NA基因分别与参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和高度致死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瘟的病原体猪瘟病毒(CSF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之一.CSFV的基因组大小约12.3Kb,仅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架,在其5端有一非编码区,约由360-373个核苷酸组成.在其3端也有一非编码区约由229-244个核苷酸组成.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389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
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别表达了亨得拉和尼帕病毒核蛋白(N),以此免疫Balb/C小鼠,成功地制备了4株N蛋白单抗(2株抗NiV和2株抗HeV).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4株单抗对2种病毒的N蛋白具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说明它们识别2种病毒上共同的抗原表位.随后,利用随机肽库技术和分段表达的N蛋白重叠多肽对4株单抗进行识别表位鉴定.结果发现了2个新的线性表位.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且需要多种毒力因子参与的动态过程.体内诱导基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决定因子.因此为了深入理解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需要鉴定在感染过程中特异性表达的毒力基因.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是一种不依赖特殊动物模型,能快捷、简单地鉴定出体内诱导基因的新技术.它仅运用普通免疫学和基因组克隆方法,无需知道目标病原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寻找
基因芯片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并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遇到的难题,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综述了其在微生物
猪萎缩性鼻炎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该病一再爆发.因此,充分了解猪萎缩性鼻炎,对预防和控制该病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其致病因子、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情况做以概述.
典型的杯状病毒呈球形的或近球形,无囊膜,衣壳由32个杯状结构组成,基因组中包含有2-4个开放性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杯状病毒含有唯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含有亚基因组是杯状病毒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就杯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项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廉的免疫学检测技术.该技术以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和单向免疫膜层析技术为基础.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纳米金标记技术决定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十年来,我们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抗体水平检测,β-兴奋剂残留、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镇静剂残留快速检测方面进行了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究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SA215是一伪狂犬病毒三基因缺失疫苗株(PRV TK-/gE-/gI-/LacZ),试验以其主要功能基因gD基因为对象,通过对病毒吸附细胞的差异和免疫仔猪后血清中抗体的效价变化测定,认为gD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和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从gD基因的基因型到表现型全面分析该SA215株的免疫原性,发现该基因变异很小没有影响到其功能的实现,证明证SA215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共栖菌,它可在特定条件下侵入机体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目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猪的疾病在世界上已广泛流行.本文对该菌在病原、致病机理、诊断和防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