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12”桂西北冰雹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

来源 :201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导致冰雹发生的天气系统是高空低涡和低层切变线,地面为静止锋前的暖区.冰雹发生前12日08时百色和南宁的对流有效位能虽然较小,但有上干下湿的层结结构、中等到强的环境风切变,速度矢图上低层强的顺时针旋转曲率,与历年平均值相比较低的0℃层和-20℃层,已经具备强对流潜势发生条件.
其他文献
应用一种新的预报方法——低频天气图,分析关键地区低频天气系统的活动特征,并根据这些活动特征制作降水过程预报.在2009年4-9月辽宁省降水过程预报中,低频天气图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较好,正确预报中雨以上降水过程13次,漏报2次,空报0次,且预报时效达到20~40 d.低频天气过程预报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异常天气征兆.低频曲线的应用对于旬、月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本文对2008年奥运期间(6-10月)应用的多种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运行模式GRAPES ME-SO15 km(GRAPES)、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华北区域气象中心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RUC),对北京市24 h定量降水预报产品采用多种统计量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检验.此外,针对精细化的RUC降水预报产品,结合典型强降水个例的降水落区及开始时间等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GRAPES M
由于降水的原因,原定于2009年9月5日晚间的国庆60周年彩排向后平移24 h进行.在预报北京地区有连阴雨的天气背景下,利用风云-2C、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地面自动站、垂直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多种高时空分辨率探测资料,结合BJ-RUC产品,对北京天安门降水进行精细化的短时预报.通过采取严密监视天气变化,跟进式精细化预报服务的措施,顺利完成了这次重大气象服务的保障任务.再次证明多种新型探测资料在对大气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11月9-12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特大暴雪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该次持续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出现在两种环流背景下,大暴雪期间主要受3个α中尺度的暴雪云系影响;特大暴雪、大暴雪云系的生成、发展、移动与700 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移动、存亡息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00 hPa以下东北、西南、偏西3支急流
2008年12月20-21日(简称"081221"),罕见的暴风雪袭击渤海西岸,天津城区和河北唐山等大中城市降暴雪.由于气温骤降、雪量大、风力强,致使公交运输几乎瘫痪、周边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滨海国际机场关闭、天津港停航."081221"暴风雪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降雪范围仅约400 km2.气象部门虽然对该次降雪过程做出了准确预报,但对雪量考虑不足,预报偏差较大.综合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加密自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加密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3日吉林省特大范围灾害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影响系统符合吉林省灾害性暴雪概念模型;前期异常高温的气候背景,是这场暴雪天气产生的潜在根源;高、低空系统的有利配置,是暴雪产生的前提;充沛的水汽、超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以及冷暖空气汇合带来的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是暴雪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根源;暴雪落区位于低空急流左前方,高空
2009年4月28-30日中国西北出现的区域性强沙尘暴,是年度最强的一次沙尘暴过程.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并用GRAPES-SDM沙尘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利用螺旋度理论研究了沙尘暴的动力场结构.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及高空锋区、地面冷锋及热低压等是形成此次强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此次沙尘暴过程中在新疆北部和高原上存在两个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θ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资料等,对2009年10月30日-11月2日入秋以来首次北方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在典型的天气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冷空气源地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乌拉尔山脊后的暖平流使其发展,冷空气在中西伯利亚堆积.贝加尔湖北侧高空横槽在转竖的过程中逐渐与西风槽同位相叠加,引导寒潮爆发南下.对流
利用实况降水、FY-2C资料、实时探空、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5日川渝地区大暴雨过程主要暴雨影响系统一西南低涡、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湿位涡和垂直螺旋度演变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大暴雨过程高纬度维持"两槽一脊",以及中纬度"北槽南涡"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的,同时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台风和西南低涡长时间相互作用下产生的;②此次强降水环流背景是高空槽东移,耦合了
本文利用长沙地区1951年以来近6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别统计了长沙地区长沙、宁乡、浏阳和马坡岭4站1951-2009年近60 a的暴雨发生次数和暴雨降水强度。采用线性变化倾向率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长沙地区暴雨发生次数及暴雨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利用1984年以来25 a的灾情资料和同期长沙地区GDP值,借鉴台风灾害年景评估方法,引入灾害损失率S=(T/G)×1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