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gyr A基因和par C基因突变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全国肺部感染呼吸衰竭SARS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耐药机制主要涉及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和细菌膜耐药及主动泵出等,但临床分离菌更为复杂,可能同时涉及几种耐药机制.本组研究中30株耐喹诺酮菌株及8种抗生素MIC测定结果显示,耐喹诺酮阴沟肠杆菌具明显多重耐药性,推测喹诺酮耐药性的产生可能同时有以上几种耐药机制参与.
其他文献
对151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外周血T细胞及其CD158b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30例群体发热后来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抗SARS抗体阴性)患者及44名健康成人作比较,以探讨CD158b阳性T细胞在SARS发病及转归中的作用.
近年来,经口/鼻面罩的无创正压通气(NIP-PV)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同样具有气道阻塞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如何,由于相关研究很少,尚无肯定结论.本文总结了近四年来在该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应用NIPPV治疗重症哮喘的经验.
为了解天津地区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对天津市10家医院2000年1月~2002年9月底天津地区呼吸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进行了抽样调查,参加调查的10家医院.共收集完整病历1239例,分离致病菌菌株1553株,不动杆菌属287株(19%).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指南"的建议则包括大环内酯类、青霉素、多西环素、TMP/SMZ、第一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反映了国内临床医师用药方面的多样性,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则有待循证医学的验证,作为进一步修订的参考依据,以便制定更符合国情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
在理论上肺炎作为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建立精确的病原学诊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目前病原学诊断技术上的实际困难和抗菌药物治疗的发展,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特别是病情相对较轻、可以门诊治疗的CAP其病原学诊断的现实意义却存在很大争议.重要的是CAP病原学诊断(不包括特殊病原体如分支杆菌、真菌等)并不影响其预后,而显著影响预后的是抗菌治疗及时与否以及患者的基础状态.CAP的病原体相对单纯,规范的
加替沙星(GTFX)是一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氟喹诺酮的G位用3-甲基哌嗪基取代的衍生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芏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需氧菌及非典型致病原均有较强活性.同时又具有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光毒性小等特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TFX在人体血浆和尿液中的药物浓度,旨在为研究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提供测定方法.
长久以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Osler就曾很有哲理的把肺炎比作是"老年人的朋友".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肺炎均是老年人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被认为是老年的自然终点.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深入,医务工作者必将面临巨大挑战,作为老年人健康重要杀手的肺炎也将倍受关注.
对犬肺栓塞的模型进行了改进,在制备自体血栓时加入人的纤维蛋白原,应用检测人D-二聚体的试剂盒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借此反映血栓在体内的溶解情况.
慢性呼衰急性发作的机械通气治疗,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和减少患者呼吸的能量消耗,以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和酸碱失衡.它对功能已衰竭的呼吸系统起支持作用,维持患者生命,并为基础疾病的治疗,呼吸功能的改善和康复创造条件.
由于自身病理生理的特点,老年人罹患肺炎时,在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往往不典型,胸部X线也常有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本文对尸检病理确诊的老年肺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线索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