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遗化武处理现场心理卫生工作初探

来源 :2012年全军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878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在侵华战争后在中国遗弃了多达数百万枚的化学弹药及毒剂.2010年10月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的销毁工作正式开始进入实质性销毁阶段,但目前国内只有一台销毁车,工作进展较慢,因此绝大部分工作仍为炮弹的挖掘及日常储存管理.那么在这样的工作环境条件下心理卫生工作应如何开展,作业官兵遇到的各种问题应如何处理,心理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起到什么作用等值得深入研究探讨.鉴于此对沈阳军区日遗化武现场处理人员心理卫生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各个日遗化武作业点均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虽然部队进驻前及进驻时都对环境进行了整治,但仍难以迅速消除官兵的顾虑,因此在作业进行过程中要配合防疫卫生人员,对环境进行消杀,及时发放驱避剂等药品,并适时开展防治蜱叮咬、预防森林脑炎、一旦被蜱、虫、蛇等叮咬后如何正确处理及可能引发哪些疾病、哪些是不必要的担心等专题讲座,减轻作业官兵的顾虑。心理卫生工作人员可对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适时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作业官兵最担心的泄漏和爆炸产生的恐惧心理,讲解人类恐惧反应的相关知识,讲解什么是正常的反应,什么是过度反应,会出现什么症状,通过什么样的训练可以控制这些情绪。同时可适当讲授一些放松的方法,让官兵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自我放松一下。现场的心理卫生工作不应只注重官兵当时心理问题的解决,还要注重发挥人员积极潜能,通过对官兵的辅导帮助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更好的生活、工作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自杀是一种针对自己的自我摧毁和面向别人的报复行为,在部队中发生率虽不高,但其后果影响是十分严重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一些青年官兵缺乏生活的历练,面对现实问题及应激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无力解决,时常选择了人生的"绝路".把握自杀实施者心理过程,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敏感性,发现有自杀倾向的官兵应进行紧急的心理干预,同时要做好新兵入伍前的心理筛查。
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医学问题.心理应激作为影响重症监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研究文献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回顾,具体阐述了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心理应激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以及对重症监护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从改善环境,社会支持,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方向,提出了
军人应激障碍(Soldier Stress Disorder)是影响部队战斗力提升和官兵身心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军人心理卫生保障的重要方面.伴随着我军多样化军事行动增多、常规和非常规军事训练增加,与军人应激相关的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将会显著升高.非药物的漂浮疗法(Flotation Therapy)已经被证实在快速消除类似不良症状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具有维持效应.但受限于军事和非军事行动中
关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尚存在争论。一般学者并不承认存在任何特殊的“自杀个性”。但是,对自杀者,主要是对自杀未遂者和有自杀意念者的研究,发现自杀者在认知功能、情感、人际关系和应激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通过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自杀者留下的遗书,发现自杀主要有人际动机,个人内心动机。要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素质,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减少自杀的机会,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
德国联邦国防军十分重视军事作业及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重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严格执行德国的相应法律法规,确立各类心理卫生工作人员的从业范围和从业资格,并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督导体系,研究工作科学、系统,重视实战应用.随着我军对心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在我军多样化军事行动中,都能看到我军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身影,为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由于部分心理卫生工作人
新兵集训期是战士入伍后必经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部队素质、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新兵集训期间常见心身疾病主要有损伤类疾病,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国内对新兵心理适应状况的研究普遍采用症状自评问卷(SCI-90)进行测评,总结出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躯体化是新兵心理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其中恐怖、焦虑、躯体化是该症的诊断要点。提出社会支持,睡眠问题,家庭环境,独生子女影响心身疾
加强基层部队青年士兵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是当前基层部队一项重要而长远的艰巨任务,部队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士兵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掌握基层士兵的心理状况要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变化特征、规律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服务,教育、辅导、训练、干预。要有切实有效的心理工作方法,全方位帮助提高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和发展。
军人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平战官时兵士气的高低、技能和智能的发挥、指挥员的决策水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 《意见》强调指出: "把心理训练纳入部队军事训练之中,加强官兵心理适应能力、稳定能力和承受能力训练,组织心理训练,强化战斗精神."军人的心理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结合平时教育管理、军事训练等活动,有意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部队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特点,以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 (Person-in-environment)为理论视角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部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提出了预防和解决部队离退休干部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部队干休所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老干部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服务,不仅使部队离退休干部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拓
医护人员是临床医疗实践活动的主体,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医护人员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焦虑、抑郁、强迫的情感障碍发生.本文就目前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引导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新观念,加强社会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特殊职业场所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才能使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