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幼儿园对特殊幼儿随班就读的支持与建议

来源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家长推荐的一位和班里其他幼儿与众不同的小女生(欣欣)——后天性耳鸣,靠助听器来听声音,在当地的残联做康复治疗,半年前已达到了上幼儿园的水平.从教近两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幼儿——入园难、一日生活中难以融入集体,这让笔者有点不知所错,只能求助各种相关资料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通过一学期对欣欣的观察记录,并结合国内外此领域的各项成果,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更好提高随班就读这一安置方式的效能,实现特殊儿童的最大、最优化发展,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更好支持普通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现阶段,让包括视障孩子的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的学前“融合教育”先进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融合教育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如抓手不确定、理念不统一,等等.笔者认为,在视障教育开展“跨级走班制”课堂教学活动是开展视障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示范和引领.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游戏活动已成为热议话题,在学前融合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时,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为普特幼儿提供适合的鹰架策略,为普特儿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无数种可能.
在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中,正常幼儿、特殊需要儿童、老师和家长联结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家长资源作为学前融合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推介,合理地予以开发利用,是融合教育与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深层次参与到学前融合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将会对普及融合教育的理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推动学前融合的进程.
将学前阶段的听障儿童放入到融合环境中进行教学,加强其和正常儿童的交流活动,使其享受到和普通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学前听障儿童加入到学前融合教育当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快乐成长.本文首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述,进而对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详细分析,根据其需求特点,提出一些策略,以提高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是将听障儿童安置于普通幼儿园,并在普通幼儿园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融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如何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普通幼儿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普通幼儿园和聋儿语训老师温情引导、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友情互助、儿童家长的亲情陪伴.
融合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中喜闻乐见、成效显著的教学模式之一,自融合教育提出以来,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的教育安置方式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很多研究证实.脑瘫是特殊儿童中常见的症状,对儿童成长有严重的发展性障碍.本文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进入幼儿园普通班的脑瘫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教育在提高脑瘫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融合教育是一种对残疾儿童实施的一种新的安置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尝试,让听障学生有机会享受与普通儿童平等的社会地位,也使听障学生获得了更加的认同与更大的接纳度.但是听障学生能否真正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当听障学生无法和谐地融入集体中时,便会从他们的行为中显现出来.因此,听障学生的行为本身可视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融合式班级中普通及特殊学生个别差异较大,行为模式也较多样化,因此行为管理更需要技
学前融合教育主要将0到6岁的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的幼儿班集体中接受教育.本文从班级一名特殊儿童的具体案例入手,尝试在幼儿园对特殊幼儿进行语言干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语言环境,观察、分析特殊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语言干预,并积极与家长进行家园配合,有效的促进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
有人把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就是说她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跌落人间,但依然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距离如星星般遥远.她们多表现为:强烈地回避人,回避社会;极其刻板的情感反应;对物体和人存在广泛严重的视觉回避,着迷于使用“余光”;对疼痛或意外伤害缺乏反应,比较集中于触觉、嗅觉、味觉;对任何事件很难有反应,差不多不断地需要大人控制等等.孤独症病因至今不明,以前人们认为本症是由不良照顾模式所致.有人进行了
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为普通儿童设立的教育机构亦应接收所在地区的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少年,并为其提供适应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我园目前施行的补偿教育课程正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而设立的,把园本课程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针对每位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和自身情况,分别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环节等方面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其中教师要对适应于该特殊儿童的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