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不同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比较

来源 :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大会暨山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接受Phaco+ IOL术时,采用不同的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后术后的屈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61例(102眼),接受Phaco+IOL术,依据术前使用的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分为三组:Holladay组51眼,Haigis-L组47眼,SRK T组54眼,比较三组术后3月时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球镜)的差异.结果:Holladay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86±0.41D),Haigis-L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0.43±0.30D),SRK-T组绝对术后屈光误差值为(1.27±0.58D).
其他文献
一般资料2007.8~2012、8收治21例男16,女5年龄43~73发病情况:头痛3,三叉神经痛1,后循环缺血4,SAH6,头晕4,后组颅神经损害6症状缓解率95%,死亡一例.症状性梭状动脉瘤的处理微支架置放微支架辅助螺旋圈栓塞局限性扩张的瘤体常规支架辅助Coils栓塞(瘤颈直径>瘤体最大径)1、 F55Y,发作性枕后头痛2周,CTA示左侧椎动脉入颅段局限性扩张,形成梭状动脉瘤.CT未见到明确脑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氧环境对不同年龄段大鼠晶状体mtDNA的影响,DNA修复酶的表达变化及高氧诱导老龄鼠白内障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新型荧光染料-EvaGreen的方法检测不同分组间晶状体mtDNA及核DNA(nDNA)损伤的变化、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晶状体DNA内8-OHdG的含量。利用RT-PCR和W
会议
高度近视性视网膜劈裂(myopic retinoschisis,MF)是高度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的常见并发症,光学相干断层扫捕(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影像学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其特征。随着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率的提高,MF眼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及术后发生黄斑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就MF的自然病程,发病机制,超声乳化人
目的:探讨虹膜松驰综合征(IFIS)的发生与使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关系,及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处理措施。方法:总结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622例(788眼)男性326例(428眼),女性296例(36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服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患者52例(71眼),男性43例(58眼),女性9例(13眼)。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8眼)临床资料.结果: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者12眼,0.3~0.5者3眼,0.1~0.3者2眼,<0.1者1眼;眼压:术前眼压平均为(24.1±4.4)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2.6±2.7) mmHg,术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05例自发性、外伤性或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采用超声乳化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术中囊袋张力环植入10例(10眼),人工晶状体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41例(41眼),囊袋内植入54例(54眼).结果:105例(105眼)脱位的晶体均成功取出,随访1、3、6、12个月.1)术后矫正视力>0.5 68例,
目的:探讨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3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前后的情况。术前瞳孔情况为:虹膜不完全后粘连、可轻度散大9例11眼,虹膜完全后粘连15例15眼,瞳孔膜闭和瞳孔闭锁4例4眼。分析小瞳孔的处理方式:粘弹剂钝性分离:10例12眼;瞳孔缘纤维膜去除联合钝性分离:6例6眼;多点虹膜括约肌切开:9
目的:比较使用所测的眼轴和优化眼轴后SRK/T,Haigis, Holladay 1和Hoffer Q四个公式对长眼轴眼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对长眼轴眼(眼轴>26mm),计算不进行眼轴优化和眼轴优化后SRK/T,Haigis, Holladay 1和Hoffer Q四个公式的人工晶体预测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优化眼轴四个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误差减小,术后远视所占比例降低。结论: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体类型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对术眼屈光度及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保留不同屈光度、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0例共268眼,根据植入人工晶体类型不同分为单片式组98例(131眼)和三片式组112例(137眼),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吸除混浊晶体核及皮质,并分别
目的:描述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的最初40例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病例.应用飞秒激光对患眼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晶状体碎核和透明角膜切口,然后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描述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73±12.73岁.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