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瑞矿集区矽卡岩、斑岩和层状硫化物型矿床流体特征对比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燕山期钙碱性富钾富硅壳幔混源中-酸性侵入体(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矿床以及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层状硫化物型Cu-S-Au-Ag-Pb-Zn矿床,斑岩型矿床如城门山、丁家山、洋鸡山、宝山、丫头山等,矽卡岩型矿床如武山、城门山、邓家山、东雷湾等,层状硫化物型矿床如城门山、武山、洋鸡山、白杨畈、金鸡窝等。此外,层状硫化物矿床经风化淋滤后还形成了诸如吴家、铁石坳、狮子岛、高丰等系列铁帽型金矿床。区内常常出现多种矿床类型伴生复合,构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或“多位一体”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赣西北大队,1990;黄恩邦等,1990;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包家宝等,2002),如城门山、武山、丁家山、洋鸡山等。因此,深入剖析区内斑岩、矽卡岩和层状硫化物3种类型矿床之间的关系,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深、边部找矿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2007年8月8日夜间,西安多普勒雷达首次捕捉到经过测站的MCC.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造成陕西中部2007-08-09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命史为10h的MCC发展、成熟期,逐时均有降水≥50mm·h-1的中心产生于MCC增长方位.多普勒雷达上MCCβ中尺度结构显著,系统内始终有多个β中尺度对流中心快速发展、传播产生≥50mm·h-1强降
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C++BUIDER6.0作为开发工具,结合MYSQL数据接口技术、WINZIP软件的命令行工具(WZZIP.EXE和WZUNZIP.EXE)、目录监控技术以及利用MICPAS3系统中西藏各县的经纬度数据,设计了全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入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实时监控和接收;(2)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的显示处理;(3)多普勒天气雷达基
自2009年11月秋季扒盐以来,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温较常年偏低,阴天和多云日数明显较多,蒸发量比常年明显减少,结晶池内海盐颗粒增长缓慢,盐场每公亩较去年减产1吨多,每公亩单产减产1-2成.本文通过分析滨州沿海气象资料,得出海盐减产的主要原因:(1)春季是海盐结晶产盐的最佳季节,2010年春季蒸发量的明显偏少是导致春季海盐产量下降的主因;(2)阴天多云日数偏多,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偏低
云和降水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产生散射,部分散射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接收,形成雷达回波.2009年5月19日19~21时,石河子地区莫索湾地区发生了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资料较好的显示了此次的降水过程.对雷达回波的有效分析,使降水预报的量级及落区的准确率大大提高.通过对此次降水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分析,总结多普勒雷达在降水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气象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化对于保障三农产业平稳发展至关重要.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针对山西省特殊的农业条件和天气特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发展农村信息产业,努力开辟广大农村市场,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资源,建立农村气象信息业务平台,提供基于手机、农村信息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话音、WAP等方式,满足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春季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和我国中东部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APO强弱的变化与我国中东部降水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当春季APO偏强(弱)时,我国东部降水偏多(少).研究进一步揭示,APO变化可导致亚洲-太平洋地区高低层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而大气环流的这种异常变化正是APO与我国东部降水相联系的原因.当APO处于正位相时,亚洲大陆对流层中上层气温为正异常
本文所指大兴安岭北段主指乌兰浩特以北的大兴安岭部分及其西侧的得尔布千成矿带(主要为内蒙古部分)。该地区为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增生大陆边缘,区域成矿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位置,其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Ⅲ级成矿带。与其毗邻的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地带,矿床特别发育,构成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密集区,具有矿种多、成矿密度高、规模大和成矿时间集中的特点,得尔布干
@@贵州省境内出露两大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其一是久负盛名的,属于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其二是属于雪峰金成矿带西南段的黔东南石英脉型金矿。黔东南石英脉型金矿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对该区成矿理论的认识,特别是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成矿时代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武陵-雪峰期(1 000-800Ma)成矿;其二是加
@@三(山岛)-仓(上)构造带处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集中区西北部,该断裂带已发现三山岛金矿、新立金矿和仓上金矿3个大,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总储量已超百吨,该构造带及已知矿深部还有很大找矿潜力。三个金矿床严格受NE向三-仓构造控制,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特点。研究了3个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在研究其共性基础上建立了三-仓构造蚀变带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为矿山深部找矿提
@@中国阿尔泰山南缘的基本构造格局是由晚古生代长期的Cordilleran式造山运动形成的(Zhu et al.,2006),经历了3个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阶段:泥盆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石炭纪板块碰撞及古亚洲洋闭合,以及早二叠世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牛贺才等,2006)。泥盆纪和石炭纪的构造背景具有沟-弧-盆的特征(肖文交等,2006)。早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二叠纪的不同的构造背景相应形成了与海底喷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