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定性研究

来源 :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卫生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其的防制能力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政府政绩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损失巨大,常引起社会惊慌,危害严重,其处理和控制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多方面、多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群体性或社区危害性、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常与违法行为、违章操作、责任心不强等有直接关系等明显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个系统工程,常常是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卫生防护、科技攻关、物资设施保障、财力支持等方面的多兵种立体作战,是在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民参与的战役。科学的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是国家在社会层面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宏观对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完善,更是个长期的过程。
其他文献
虻科昆虫俗称牛虻,分类地位属昆虫纲(Insect)、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虻科(Tabanidae)。在吸血双翅目昆虫中属个体大、种群数量大和吸血量大的类群,已对我国一些地区构成特有的危害。它不仅刺叮骚扰传播疾病,而且通过对家畜刺叮吸血,造成皮毛质量下降和奶量减产,在草原上,大量虻群觅食草叶汁液,造成草叶干枯、草场退化,是影响农、林业尤其是草、牧业的重要害虫之
莱姆病是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它与许多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样,是由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和病原体在特定自然地理景观条件下构成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对恢复与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这种恢复与保护势必影响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为了解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重要蜱媒莱姆病的关系,作者于1993年3月至2006年6月间在甘肃省迭部(北纬34.2°,东经104°)腊子口天然林
该区部队地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该区在冬春季寒冷,加之,冬季又是新兵入伍和新兵训练期,兵源来自南方居多,对北方水土、气候不服,卫生工作稍有疏忽极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在2003-12-19~2004-04-13期间,该区共发生7起群体发热的疫情,经采取措施,疫情得到迅速有效控制。为探究疫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减少或杜绝类似疫情发生,对这7起疫情进行了总结分析。
本文探讨胎儿心脏超声与胎儿心脏病,包括,1 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心病中的临床评价,2 胎儿心脏超声在胎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评价,3 对胎儿心功能不全、胎儿水肿的临床评价,4 对胎儿心脏肿瘤、心肌病的临床评价,5 胎儿心脏超声在胎儿先心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为6/1000个活产婴儿,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新生儿筛查的开展,包括主动脉瓣而瓣畸形和微小室缺被逐渐检出,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可达75/1000个新生儿.目前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17万,有人估计,围生期有20%的死亡是由先心病引起,而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心脏畸形因素高达50%.本文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基因学研究进展,心彩超和心导管
本院自1993年~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115例.其中急性夹层68例,慢性夹层47例.年龄16~74岁(平均54.1岁),合并马方综合征30例,主动脉瓣病变18例.术前有急性左心衰10例(4例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一过性神志不清3例、肾功能不全10例及无尿1例、高血压病49例、糖尿病4例.既往曾行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Wheat手术2例、B
下肢缺血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闭塞,也有一小部分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经成为等同于冠心病的疾病,因其显著增高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现实,人们称之为"心脏以外的心脏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正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医疗界内的热点研究问题.近期,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呼吁高危患者早期检测并治疗PAD,预防残疾,降低死亡率.传统治疗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与室率控制治疗是二类不同的治疗策略,传统的也是理想的治疗目标是争取尽可能复律并使之长期维持窦性,而心室率控制仅为被动的二线治疗.但是,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的发表使这一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AFFIRM试验包括了4060例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对比了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方法,平均观察3.5年,结果显示二种治疗方法在死亡率、卒中发生率上均无差别;RACE试验也发现,室率控制治疗在死亡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定了.在这5年时间里,关于房颤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房颤治疗的研究,众多循证医学的证据成为临床实践新的依据,本文研究 房颤发生的机制,流行病学,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依据。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此外,房颤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每6例卒中患者就有1例为心房颤动.本文研究 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和发病率, 心房颤动的预后及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