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特色在村镇规划中的运用--以沧源佤族幸福工程“葫芦村”项目为例

来源 :第一届(2014)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城镇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是其发展的生命之源,只有保留民族个性,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村镇.在村镇规划中,如何体现少数民族特色,是规划的亮点与难点.文中以沧源佤族幸福工程"葫芦村"项目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在村镇规划方案中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在建筑风格设计上除了延续传统佤族的建筑风格外,还在建筑室内空间上,对原来的主客鬼火塘有所改进,在空间功能上保留了传统佤族的居住习惯需求,同时考虑了新村为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服务功能。第二,在文化生活上,为了满足佤族人的文化和活动特点,结合旅游的发展,分别设计了佤族寨心广场、古树广场以及一些村寨打歌场、瓦王府、撒拉房等不同类型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佤族人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作为佤族文化向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第三,在景观设计方面,从绿化布置到小品景观设计,都充分考虑佤族传统生活的习俗和文化特色,展现了佤族本土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献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风险管理是等保测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和过程,也是一门复杂的管理科学与艺术.为了有效地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所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管理.文章主要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对测评活动中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值评价各测评项目阶段主要应对的风险内容,基于风险认识和对风险的分析,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和降低风险。包括以下几个
文章对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评价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模型.本模型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分别建立指标构建体系、评价工作体系与评价分析体系,其中指标构建体系通过开发指标体系模型,建立评价指标库、方法库和结果库;评价工作体系通过建立工作流程模型和工作方法模型,对评价工作进行规范,保证不同评价主体对客体评价的一致性;在评价分析体系上通过开发指标赋权模型和指标赋值模型,引入量化分析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发展过程和国家日益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成为各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关心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阐述主要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和隐患,进而引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大工作环节——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根据重要的程度让其具备不同程度的安全保护能力,而这也就是分等级来保护信息系统。也就是什么级别的系统,应该具备什
信息技术外包作为一种IT投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是IT技术日益成熟的产物.文章通过对某银行重要信息系统开展等级测评的具体工作实践,结合其IT外包现状,探讨了在银行业IT外包存在的风险,提出建立健全外包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外包服务商的评级准入机制,推进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监测和后续评价机制,加强合同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对外包业务的控制,制定应急计划,强化IT外包服务的管理,“适度外包,重
文章通过将OWASP Top 10风险与Web应用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针对Web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软件容错测评办法,对于访问控制,一般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检测:通过使用不同内核、不共享session和cookie的浏览器,或在同一浏览器中建立不同的会话窗口,检测同一URL是否具有身份验证措施、访问控制是否符合当前用户的角色权限、是否可越权访问等;检测Web应用框架、中
随着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的稳步推进,测评工作将产生海量的测评数据.以测评报告形式存在的各种数据无法有效提取有价值信息.文章从等保测评与数据挖掘的契合点入手,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各项测评数据数字化,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以形成辅助决策报告,帮助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使其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城镇连接城乡,量大面广,是城乡要素交换、资源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的关键环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城镇是大战略".本文从重庆小城镇人口、用地、经济、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现状发展特征,针对现状发展存在发展定位和职能不清晰、产业发展缺乏政策统筹和导向、工业组团发展低效用地不集约等问题,规划编制未实现编制全覆盖且科学性不足,规划实施管理人才配备不足、
高密度分布的村庄引导策略,是旅游区创办过程中所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相比经常可见的以搬迁和集中安置为主的案例经验,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作为紧邻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海南省17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之一,在规划中创新提出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差异化村庄发展导引思路.即在建设控制导引方面划分为迁撤型、限制型、保留型和集中安置区等四大类型,在经济功能转型导引方面划分为渔家游憩型、农业体验型、民俗文化型、生态观光型和
中国新农村建设将与前三十年的城市化过程逆向生长,不如此则无以保护我们的"乡愁";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伦理精神、公共文化生活、本土建筑语言和城市保护均受到严峻考验,其中的经验教训势必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更新带来同样课题.本文以云南和四川地区的典型村落为例,分析了村落建设中的五大误区:把装修当文化、把造价当原则、把规模当成绩、把工艺当装饰、把更新当开发,涉及人文、产业、聚落形态等,并提出村落更新中本土文
大城市区域化及"一极集中"的趋势都在不断强化,大城市城郊型乡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联结地带,同时具有城乡特征、结构和功能,对于提高中心城区运行效率、引导农村健康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湖北省大城市城郊型乡镇的发展特征入手,从外源性动力和内生性动力方面探讨了大城市城郊型乡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城郊乡镇发展是外源性动力主导驱动、内生性动力助推,内、外动力不断互动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