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沂沭泗流域2003年汛期暴雨洪水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淮河研究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03年的汛情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沂沭泗流域的汛末蓄水、旱涝转换、分淮入沂以及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流域防洪调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淮北大堤,它是淮北平原的防洪屏障,是淮河流域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之一,为一级堤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北大堤经过复堤加固、除险加固、集中加固三个阶段的修建工作,使淮河干流防洪体系不断完善、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由最初的地方政府负责转变为项目法人负责制,有机地将建设和管理相结合,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得到提高,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
本文针对淮北主要城市工业区及西北部农灌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合理,超采地下水引发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重点城市区地面沉降、塌陷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问题,从可开采水资源量是一个动态变化量且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观点(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多水源优化配置管理模型由主模型和农灌区与城市工业区多水源优化配置子模型组成.主模型主要追求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农灌区子模型追求种植结
本文为解决许昌市区水资源紧缺,改善市区水环境,许昌市水利部门对境内北汝河、颍河等主要河流水资源统一规划论证,跨流域统筹调度.利用颍汝调水工程,从北汝河大陈拦河闸、颍河化行拦河闸通过45km颍汝总干渠,调水到许昌市区.年均调水量6000万~8000万m3,其中用于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供水约2500万m3,用于改善市区水环境4000万~6000万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本文介绍了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动力是"共有资源"的损失.水权制度建设过程实质上是水权清晰的过程,界定水权可以采用法律或交易两种方式.通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方案,进行水权的初始分配,通过市场进行再分配.采取渐进方式,形成水权体系,规范水市场,使水权通畅流动.
本文主要论述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侧重的问题:水资源紧缺对淮河来讲还应立足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尤其是淮河上中游地区应因地制宜增加蓄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希望水资源利用规划与防洪、行蓄区调整改造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淮河上中游的治理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南四湖1953年以来湖泊蓄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南四湖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湖干情况,论证了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紧迫性,对实施调水提出了建议.
本文提出了建立山东省现代化水网系统的设想,并就利用该系统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作出了一定的探讨.在确定出水资源系统网络图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水资源供需平衡模拟模型,按照2000年、2010年和2030年共3个水平年的不同调度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为新时期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目前可采取的措施.
本文阐述了河南省沙颍河防汛机动抢险队的产生、作用和运行模式,结合该队的实践和当前形势的要求,针对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提出如下观点: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抢险本领;开展调查研究,实施科技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约束机制;增加收入,实现良性发展;注重演练,确保实战.从而把防汛机动抢险队真正建成作风顽强、快速灵活、业务熟练、长期稳定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
本文详细阐述了泥河洼滞洪区2000年运用后,按照规定,对居民财产进行补偿的整个操作过程.总结了补偿工作经验,指出了滞洪区在运用后居民财产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今后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科学调度洪水,充分利用从上游降雨到洪峰入骆马湖的有限时间,利用嶂山闸提前预泄腾容,对提高骆马湖的调洪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