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四届岭南内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是欧美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则是亚洲患者卒中的重要原因.但颈内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一旦颈内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梗死,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临床发现的颈内动脉狭窄病例明显增加,颈内动脉狭窄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对治疗及预防颈动内脉狭窄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中医辨证共有10种证型,其中按百分比顺序排名分别为气虚血癖证、痰瘀阻络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证、阴虚阳亢、肾阴虚证。从已有的临床报道看,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方面不少医家强调化痰祛瘀为主要治疗方法。所以,对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符合大家的临床实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
其他文献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本课题组采用全真一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心室重构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丧失和细胞外基质纤维化.本研究通过观察全真一气汤多糖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心脏指数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本方的作用机制.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心脏保护性因子,HDL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负相关.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HDL-C水平高低并不能准确代表HDL的整体功能,HDL-C水平作为HDL功能的评价标准不足以作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对HDL质(HDL功能)的关注较HDL量(HDL-C水平)的关注更为重要.冠心病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乃"本虚
骨髓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进行自我更新,并能产生大量祖细胞的内环境.造血细胞在微环境各种因素下增殖、分化、发育及成熟,合理地改善造血微环境有助于机体修复治疗多系统疾病,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新西兰兔骨髓造血因子的影响研究报道如下.本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参附注射液对兔外周血的干细胞因子(SC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具有刺激生成的
再灌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急诊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因其可以使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恢复血运状态,从而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前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有时再灌注治疗后,心肌不一定能恢复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损伤表现,如梗死面积扩大、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即所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近年来中医药对于MIR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又称冠心病心力衰竭型和心律失常型本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血运重建、心脏再同步化)、外科手术、血管/心肌再生治疗等,其中血运重建治疗在本病治疗中意义重大。随着近年来中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诱导法以及生物环境诱导法,而大部分化学诱导剂存在一定的毒性高、安全性低的副作用,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应用中药或单体成分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较前更安全有效,而关于参附注射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以及相关机制则鲜见文献报道,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本实验初步探讨了
本课题研究以耳重斜形折痕(DELC),耳垂冠状沟,耳折,耳褶,耳褶心征,耳垂褶皱,耳垂折皱,耳垂线,耳垂征,耳垂折痕,耳垂皱纹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15年之前的文献,将耳垂冠状沟在冠心病望诊中的应用总结如下。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耳垂冠状沟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但是机理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耳垂冠状沟明显出现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尤其是60-70岁,说明
痰、疲贯穿于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过程,长期存在于病变的各个时期。痰瘀阻络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是老年高血压病的根本治法,其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从而达到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砧度,继而逆转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作用。化痰祛瘀通络为基本治则治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达到减少并发症,降低并控制患者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这样既实现了中西医在实践中的有效结合,又使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抗高血压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长期降压药治疗具有患者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等缺点.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药降压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中药药枕防病治病,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目前我国对中药药枕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初步揭示药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
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挽救了许多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的生命,减少了并发症,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有报道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能反映缺血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AMI后的危险度分层和左心室重塑进程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纳入了2012年4月到2013年7月在茂名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20例STEAMI患者,随访1年,得出结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