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螺栓断裂原因分析

来源 :2011年十四省市热处理暨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热处理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化学成分、金相检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齿圈螺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圈螺栓断裂是由于氢脆延迟断裂而造成的。针对断裂原因分析了氢脆产生的原因和采取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二钼酸铵和硝酸镧为原料进行液。液掺杂,经过溶胶。凝胶和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出了稀土钼合金板坯。对稀土钼合金板坯的密度和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并对钼坯的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La2O3对钼具有明显的细化作用;随着La2O3掺杂量的提高,钼坯的密度是减小的,而显微硬度是增加的;La2O3的掺入改变了钳坯的断裂形貌,由沿晶断裂型转变为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混晶断裂型。
本文针对承受严重腐蚀磨损的工况,开发了新型的超高铬铸铁Cr37,超高铬铸铁中的基体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为M7C3和M23C6。利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超高铬铸铁在1mol/L的H3PO4中的电极电位和耐腐蚀性能。碳含量和回火温度对其电极电位和腐蚀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碳含量、回火温度的升高,铸铁的电极电位和腐蚀性能同时下降。
本文研究了添加1.0wt.%Nd、0.6 wt.%Ca对铸态Mg-3.0Zn-0.5Y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3.0Zn-0.5Y-1.0Nd和Mg-3.0Zn-0.5Y-0.6Ca合金的品粒比Mg03.0Zn-0.5Y合金的细小。Mg-3.0Zn-0.5Y-0.6Ca合金生成了大量了金属化合物,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下降了28.2%和79.6%。Mg-3.0Zn-0.5Y-1.0
本文采用恒电流法测定了添加Ga元素前后的Al-Zn-Bi系合金在人造海水中的开路电位、工作电位和电流效率,观察了该实验过程后合金的表面腐蚀形貌;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该阳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过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Ga能使开路电位负移,工作电位稳定,电流效率升高;Ga可均匀固溶于铝合金中,能有效减少Bi的偏聚,回沉积的阳离子形成Ga基汞齐,使得阳极合金的活化控制步骤由第二
本文对原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的T8钢在650℃进行了多道次Bc路径的等通道角挤压变形,制备出了晶粒尺寸在亚微米量级的超微细复相(α+θ)组织,采用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等实验方法,对不同道次下的组织特性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渗碳体的球化更加充分完全,经过4道次挤压后,层片状的珠光体组织演变成了超细且球化完全的渗碳体颗粒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的复相组织,其中等轴铁素体品粒尺寸约为
本文对铝箔在300℃,400℃,500℃分别进行0.5h,1h,2h真空退火,测出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部分退火箔的腐蚀结构,并测出相应的比电容。结果表明,在400℃退火时,铝箔的氧化膜厚度最小,300℃居中,500℃最大。在300℃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箔的氧化膜厚度减小;而在400℃和500℃退火时,氧化膜厚度增大。500℃退火的铝箔,表面微量元素的分布较均匀,铝箔
本文对经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后的Cr12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和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Cr12钢的硬度:980℃淬火+深冷处理+180℃×8h回火处理后,Cr12钢的冲击韧性有所降低:深冷处理可提高Cr12钢耐磨性,其中3×1h循环深冷处理+180℃x1.5h+230℃×1.5h回火,耐磨性提高最为显著,其磨损失重率下降44.3%:残留奥氏体含量由末冷处理的35.4%降至
本文用大气熔铸法和冷拔、冷轧两种变形方式制备了丝状和带状的形变Cu-15Fc-0.1Zr原位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精密万能试验机和电阻测量仪对其微观组织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微观组织观察表明:经拉拔和轧制所制备的线材和带材的横截面组织形貌有明显差异,带材的横截面形貌为铜基体上均匀的分布着蠕虫状第二相Fe;而带材的横截面组织形貌为铜基体上定向分布着与轧制方向平行的略有弯
本文研究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Cu-Ni-Si-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900℃固溶,在经不同冷变形后时效,时效温度达到450℃时,时效时间为2h,其显微硬度达到230HV,导电率达到39%IACS。Cu-Ni-Si-Cr合金在较短时间时效时,析出相细小弥散分布。利用高分辨技术观察该合金450℃时效 48 h的析出相彤貌,并通过对其进行标定,发现析出相为Ni2Si和Cr相。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为整合剂,醋酸镍为镍源合成溶胶,采用旋转涂布技术并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NiO薄膜,考察了溶胶粘度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以PAA为整合剂合成了性能稳定的溶胶,当H2O/PAA摩尔比增大时,溶胶粘度降低,薄膜表面更加光滑致密;凝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