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对小鼠弓形虫感染活化的防治作用研究

来源 :2012年安徽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换届改选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弓形虫常呈现为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免疫功能缺陷或受到抑制时,弓形虫隐性感染活化常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医学界对本病认识的加深、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宠物饲养的增多,加之艾滋病、肿瘤化疗、器官移植以及自身性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增加,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匹多莫德(Pidotimod,PT)具有明显的正相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细胞毒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建立隐性弓形虫感染活化的模型;利用匹多莫德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观察不同处理组宿主虫血症以及存活时间的变化,检测匹多莫德对小鼠CD4+T细胞亚群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网络调节。本文旨在探讨匹多莫德对于临床隐形弓形虫感染活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方法:BALB/c小鼠经口灌胃给予弓形虫包囊,6W后形成稳定的弓形虫隐性感染。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CY诱导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实验组又分为PT处理组和非PT处理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所有小鼠SPF级环境饲养,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时间。隔天每组麻醉处死三只小鼠。取外周血提取全血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弓形虫核酸,监测虫血症,比较匹多莫德对隐性感染活化时的虫血症变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脾淋巴细胞CD4+T细胞亚群,分析匹多莫德对免疫抑制状态下T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Real time PCR检测鼠脾淋巴细胞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检测血清Th1,Th2以及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比较匹多莫德对免疫抑制状态下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影响;取不同处理组小鼠脑组织,观察匹多莫德对免疫抑制状态下脑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弓形虫核酸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脑组织虫荷的差异。
  结果:同时给予匹多莫德干预的小鼠(PT+CY组)相对于单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组(NS+CY组)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虫血症明显延迟出现;脑部病理学评分以及脑组织虫荷明显降低;脾淋巴细胞CD4+T细胞亚群、Th1细胞亚群及相应的转录因子T-bet明显恢复。在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中,IL-2、IFN-γ和TNF-α表达量明显得到恢复;而Th2、Th17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恢复不明显。与此同时匹多莫德干预的小鼠调节性T细胞亦有所恢复。
  结论: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能够明显恢复免疫抑制小鼠的Th1免疫应答,恢复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推迟弓形虫虫血症的再次出现,延长免疫抑制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改善因隐性感染活化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损害。
其他文献
本文对胃息肉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认为脾胃虚弱 痰瘀互结是胃息肉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应提出益气健脾、 化瘀通络法是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总结出益气健脾、化瘀 通络基本方。临证时应根据兼挟证候的不同,审证求因, 审因论 治, 才能切中临床实际, 提高疗效, 达到治疗胃息肉的目的.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疗法对脾胃病的认识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 干预方法,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脾胃贴对脾胃虚寒型泄泻患者的辅助治 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 中药组、中药加西药组、中药加脾胃贴组三组,中药组单纯服用院内制剂止泻汤 剂,每日2 次,每次1 袋,中药加西药组给予中药汤剂1 袋,每日2 次加舒丽启 能0.2g,每日3 次,中药加脾胃贴组在
气机升降学说最早成形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后汉、金元、 明清、现今等历代医家对于气机升降学说进行了延展,形成了中医气机升降理论, 其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升降失常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
会议
目的 观察清胃汤剂联合西药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临床疗 效及根除率,并与单纯应用西药三联治疗进行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患者70 例,于4 周至两年内曾接受过质子泵抑制剂、 H2 受体拮抗剂、铋剂或抗生素治疗,无青霉素过敏史及严重脏器功能损害,其 中男性34 例,女性36 例;年龄20~50 岁;经既往治疗后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 膜组织活检证实存在Hp 感染
阴虚证在脾胃病中,首先在舌象上有典型表现,临床根据阴虚舌象,采用滋 阴治疗效果鲜明。阴虚舌在具体病症中,以及个体的不同,表现有不同。一般来 说,表现有舌红无苔,有的伴有裂纹,有的苔为剥脱苔;有舌紫无苔,舌紫伴有 剥脱苔;剥脱有的在舌前,有的在舌后,有的在舌右边,有的在舌左边。这是阴 虚阴液不能制约和含敛阳气,阳气相对偏亢而成虚火,上炎于舌故见舌红,津亡 不能上朝于舌面而长养舌苔,故少苔。无苔、或有
目的:观察越鞠功消散治疗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罗马 Ⅲ标准将与其相符的9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 例,对照组48 例。治疗组予以越鞠功消散 水煎口服,对照组予以多潘利酮片口服,疗程四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 组75.00%;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无论是总有效率或症状消失时间,两组间 均有统计学意义。副反应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越鞠功消散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腹泻型IBS 患者症状、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 法:将确诊的205 例腹泻型IBS 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 组(病程=1 年),B 组(1 年<病 程=5 年),C 组(5 年<病程=10 年),D 组(病程>10 年)四组,分别测评其症状、焦虑抑 郁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简单线性相关进行病程与观测指标 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病程腹泻型IB
本文强调了体质因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重要影响。幽门螺 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是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 Hp) 而导致的以消化系统疾病 为主要特征的多种不同临床结局的慢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体质不仅决定机体对病邪的易感性, 而且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都有重要的作用。从体质的角度来探讨幽门螺 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中医药防治,有助于提
目的:研究胃复春散剂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 诱导人胃上皮GES-1 细 胞炎症及肠化的影响,进而探讨胃复春治疗慢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 养人胃上皮细胞GES-1,用ELISA 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的 表达,用RT-PCR 法检测细胞表面肠黏膜标志物黏蛋白2(MUC2)及胃黏膜标 志物性别决定区Y 框蛋白2(SOX2)mRNA 的表达。结果:胃复春可上调细胞 表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是一类胃肠道传输功能障碍的顽 固性便秘,以结肠传输减慢为特点。其可归属于中医“便秘”、“脾约”、“虚症”范畴。 随着便秘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成为影响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肠神经系 统及肠神经递质的变化是慢传输型便秘(STC)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枳实通便汤具有健脾 理气燥湿消导通便之功,在临床治疗便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