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Fe双金属电化学传感器原位砷形态分析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污染在我国多个地区普遍存在,且三价砷的毒性远高于五价砷,现场砷形态分析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uFe 双金属电化学传感器,并探究其对砷的形态分析及检测机理。
其他文献
锑广泛应用于防火涂料与合金的生产,每年的锑产量高达135亿吨[1];同时锑由于其毒性与潜在致癌性被列为首要污染物。近年来在水体与土壤中均存在锑污染的问题,其中锑主要以五价形态存在,来源主要为印染、电镀废水等,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威胁。
环氧树脂优异的性能使得其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而其固化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环氧材料的性能以及应用范围。本文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含有苯并咪唑的芳香族二胺—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PABZ)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探索了其在固化过程中发生的两种不同的固化反应机理。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测试(DMA)研究该固化体系的固化行为以及随后的交联网络结构。研究结果发现,PABZ 固
近年来随着锑矿的广泛开采,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锑属VA族元素,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有毒金属元素。锑在自然环境中的赋存形态和迁移归趋受环境介质界面的调控。本研究围绕锑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通过吸附等温线实验考察三价锑和五价锑在三种赤铁矿表面的吸附过程;利用电荷分布多位点络合模型(CD-MUSIC),探讨锑在不同表面吸附的反应络合常数;利用HRTEM、XPS和XRD表征吸附过程中赤铁矿表面结构、化学结合态和
砷在水环境中可作为电子供体或受体参与各种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发生形态改变,产生活性变化。然而,对水环境中砷与胶体的相关反应机理与过程很少有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综述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1900-2018年间的可用数据进行了总结,为地表水胶体相砷形态转化过程与机理的具体特征提供了见解,并探讨了胶体相砷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近年来,废水中锑含量超标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吸附材料对锑的去除状况不佳。本研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多孔微球前驱体,然后进行胺肟基改性,得到了带有胺肟基的纳米多孔微球(APNS),并用来吸附废水中的锑离子(Sb(Ⅴ))。
三价砷化合物毒性大,易迁移,其环境危害性极大.常用的As(Ⅲ)处理工艺的思路是将As(Ⅲ)氧化为迁移性和毒性较低的As(Ⅴ).TiO2/UV 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催化原理的砷氧化处理技术.光催化体系中存在三种氧化物种,包括空穴(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
锑(Sb)是一种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人体非必需元素,是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中的兼顾防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也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长距离传输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1,2]。锑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陶瓷、玻璃、电器、油漆、烟火材料及阻燃剂等。
研究发现,全世界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水源含有高浓度的砷,我国有近1960 万人处于砷污染暴露风险中。而砷有很强的毒性,长期饮用含较高浓度砷的水可引起人体急性砷中毒、器官紊乱,严重时可致死[1]。因此,饮用水及工业废水中高砷污染的治理已成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锑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主要以三价、五价及有机锑的形态存在1,2,而化学形态极大影响了锑的毒性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其中Sb(Ⅲ)的毒性要远大于其他形态。因此,本文选取了酒石酸,EDTA,半胱氨酸作为小分子有机酸代表,以针铁矿作为环境介质代表,通过超高分辨质谱、DFT 计算、水化学实验、红外、拉曼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有机酸对Sb(Ⅲ)在环境中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