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高温改性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备了工作温度高于1273K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它由SiO2,SiC和Zr-Al-Cr-Y 系陶瓷相构成.测量了氧-乙炔焰灼烧5,10,15,20秒情况下涂层试样的失重,其平均氧化失重率为7.91×10-4g/(cm2 min);涂层试样2小时内经过10次室温至1273K急冷急热循环后失重率为13.9%,涂层基本完好,说明涂层在超过1273K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涂层的抗热震性能较中温涂层有所降低.同时对陶瓷粉末粒径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较小粒径原料粉末的陶瓷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较好的结论.该种涂层适合于高温环境下不要求多次重复使用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保护.
其他文献
通过对基础油,油溶性添加剂和固体润滑添加剂的高温减摩性能和高温承载能力的研究,研制了具有低温高摩擦和高温低摩擦特性的热轧超细颗粒钢用润滑油添加剂.
基于真实表面和地形的相似性,尝试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相关技术来解决接触模型中的问题.DEM模型是非常成熟的地形描述模型.本文介绍了DEM模型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和摩擦学接触表面模型的内在相似性,利用DEM的相关技术解决常见的接触模型建模中的色度高度映射表重建问题,以及物体真实表面模型的3D渲染问题.显示了DEM相关技术在摩擦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规则凹坑表面在润滑务件下,能显著提高润滑性能,减少磨损,逐渐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为了深入了解凹坑表面形貌对流体润滑影响的机理,本文提出了粗糙凹坑油膜压力的计算方案和公式,比较了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在最小润滑膜厚度和压力分布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在同样负载条件下,规则凹坑表面的最小润滑膜厚度减小,而整个接触面间的油膜平均压力增大.
本文运用AR谱技术分析了实验所得的摩擦系数信号,从中提取出的频谱特性,与摩擦表面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液压元件中,绝大多数的零部件采用金属制造,当使用海.淡水作为工作介质时,元件材料不可避免地发生较严重的腐蚀和磨损。水压元件的关键部件采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新型材料制作,比较好地适应了海、淡水介质环境.本文综合分析了用于海、淡水液压元件新型材料的耐蚀耐磨特性。
对检修中的葛洲坝水力发电厂18号和15号125Mw的Kaplan水轮机(ZZ500-LH-1020型)的枢轴-铜瓦摩擦副进行了失效分析.从宏观磨损形貌推断,枢轴-铜瓦摩擦副中存在着粘着磨损、磨料磨损和疲劳磨损三种磨损类型:从对收集到的枢轴—铜瓦摩擦副的润滑油样进行的磨屑铁谱分析中,也证实枢轴嘲瓦摩擦副中存在着粘着磨损,磨料磨损和疲劳磨损;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同时还产生着和传递着静栽荷拌有脉动的附加载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内置式螺旋槽干式气体密封的密封环机械变形,并分析了考虑机械变形的密封性能.研究表明,密封环机械变形多为发散型,但密封环的约束对其机械变形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约束可以减小密封面转角,甚至避免发生发散型变形;考虑机械变形与不考虑机械变形相比,密封的开启力变化不大,但泄漏量有所增加,气膜刚度变化较大.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材料学特性、摩擦学特性,以及目前国内外UHMWPE产品的模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和吹塑成型几种重要的成型加工技术,探讨了以摩擦学应用为目的的UHMWPE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受高温磨损破坏的导卫板进行了失效分析,认为导卫板主要受到了疲劳磨损和磨料磨损。为提高导卫板的耐磨性,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的方法在其磨损表面喷熔钴基WC涂层.实际应用表明,该喷熔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效果,显著提高了导卫板的高温耐磨性。
采用纤维体积含量分别为23%、30%和40%三种炭纤维针刺毡作预制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增密至1.50g.cm-3.再浸渍树脂补充增密至1.80g.cm-3,进行热处理后制成炭/炭复合材料.观察了三种试样的金相结构,测试了三种试样在不同刹车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摩损表面进行了SEM 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热解炭是非典型粗糙层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高,其摩擦曲线相对较平稳,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