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对灰飞虱的活性测定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trai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分布于从菲律宾至西伯利亚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外,灰飞虱还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2000年以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稻区发生日益严重,2004年出现了部分田块因条纹叶枯病为害而绝收.由于目前在生产上尚未有抗病良种和治疗病毒病的优良药剂,通过治理灰飞虱来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解毒酶在昆虫应对不适宜寄主植物中可能有重要作用.褐飞虱食性单一,只以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为寄主,其中栽培稻中还存在大量不适于褐飞虱的抗性品种.本文通过对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褐飞虱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的研究,探讨褐飞虱寄主适合度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
中国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白背飞虱取代褐飞虱成为最重要稻飞虱的重要原因.自2005年以来,尽管褐飞虱暴发频率迅速回升,但白背飞虱仍是早期水稻最主要的害虫.本文就中国当前生产上主栽杂交水稻品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旨在探明水稻品种抗性与中国白背飞虱灾变的关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中国和东南亚、南亚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褐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易产生致害性变异是利用水稻品种抗性防治该虫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规律对水稻抗虫品种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分别在水稻品种TN1(感虫品种)、Mudgo(含抗性基因Bph(1)的抗虫品种)上连续胁迫饲养140代以上的2个褐飞虱种群(分别称为TN1种群、Mud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作为中国玉米种植区的主要害虫,每年都造成大量的危害.亚洲玉米螟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在秋季短光照下,亚洲玉米螟进入滞育虫态,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越冬,而光周期和温度是兼性滞育昆虫滞育的主要诱发因素.本研究系统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在不同光照与温度条件下的滞育诱导反应.
依据小麦品种成株抗蚜虫鉴定标准,在自然条件下对小麦品种进行了成株抗蚜虫鉴定,鉴定圃设自然发生圃和喷药处理对照.对自然发生圃和喷药处理圃各处理分别进行了小麦品种产量、千粒重调查,同时对自然发生圃各处理进行了着蚜量调查及抗蚜级别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着蚜量与品种产量、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83,说明小麦品种蚜虫的为害主要表现在对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造成降低.这
农田和园林环境中的杂草,与栽培植物争水争肥,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影响园林的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防除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园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真菌除草剂防除杂草已成为控制杂草为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鸭粪中拮抗细菌A168在田间连续3年防治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探明A168在发酵罐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水平,节省发酵成本,使其能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正交优化试验L9 (34)确定15L发酵罐装液量为10L,最佳发酵条件通气量200L/h,转速180r/min,温度28℃,起始pH值7.0,发酵时间72h.
苯酚作为纺织、炼焦、造纸、塑料、合成纤维和焦化工业等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已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且含酚废水也相应增多,是目前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细胞内共生菌,能参与调控寄主的多种生殖活动,如诱导寄主的胞质不亲和、引起孤雌生殖、雌性化、雄性致死及增强寄主的繁殖力等.目前已有许多报道证实在多种昆虫自然种群中都感染了Wolbachia,并存在Wolbachia的超感染现象.
利用实验室饲养多年的敏感品系( CSS)和对高效氯氰菊酯具有4 420倍抗性的品系(CRR)测定了家蝇羧酸酯酶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解毒代谢能力.根据α-氰基菊酯在水解后产生的氢醇可以自发产生荧光的特性,我们合成了与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氢菊酯结构相似、代谢途径相同的菊酯类杀虫药剂类似的荧光底物.使用荧光光度计检测家蝇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对合成荧光底物的解毒代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