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媒介蚊虫埃及伊蚊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扩散

来源 :第六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病的传播与相关媒介的空间分布和遗传结构相关.黄热病媒介——埃及伊蚊因为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等的流行,近来在公共卫生方面非常受重视.在美国,埃及伊蚊的分布区因为白纹伊蚊在1980年代的入侵而不断缩小.但埃及伊蚊在一些小范围的庇护所一直存在,并于近来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纳州不断重新出现.同时,埃及伊蚊应对白纹伊蚊的生存压力而出现的行为适用也在实验室被观察到.为量化埃及伊蚊重新扩张的趋势,比较了2013年和2006-2007年埃及伊蚊在Palm Beach县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与微气候条件和地表覆盖因素的关系。Palm Beach县历史上有埃及伊蚊分布,但自从白纹伊蚊入侵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研究发现埃及伊蚊分布扩大的证据,而且可以从景观指标解释两者的空间分布变化(Hopperstad & Reiskind 2016)。埃及伊蚊这种区域性的增加当然也提示在更大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将改变疾病传播的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断足不同部位再生临界期及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4龄不同日龄的健康若虫分别从后足腿节和跗节基部剪除,蜕皮后观察断足再生情况并统计4龄发育历期.结果:4龄若虫断后足腿节的再生临界期为12~14日龄.断足后蜕1次皮能再生的若虫,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随着断足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变短,但大多数与4龄的正常发育历期较相近,断足再生可使发育历
目的:了解宁夏沙坡头区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组成与数量分布,为鼠传疾病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鼠疫动物、昆虫监测方法,对捕获的鼠、蚤进行分类鉴定,统计计数.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6科9属12种.其中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占37.69%,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占29.23%,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占12.31%,为优势种;长尾仓
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是一项从2011年始在全国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调查工作,已连续开展5年.截止2015年,本省每年对全省30%的县进行调查.病媒生物侵害率调查作为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连续进行了5年,项目涉及全省11市,3600个村,18000户农家.调查内容包括病媒生物在农村家居环境中的侵害状况以及监测点(村)对病媒生物防制情况.主要经监测农户厨房内蝇、鼠、蟑螂侵害状况及住宅周围环境蚊虫幼虫
目的:探索不同重量组糖醋诱饵蝇类密度对监测因素的影响.方法:捕蝇笼诱捕法.结果:共捕获蝇类5科25属42种,其中监测蝇种12种,占捕获总数的51.49%;优势种为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家蝇、亮绿蝇.糖醋诱饵以100g组诱蝇最高,50g组最低(HC=9.1888,P<0,05).蝇类3月开始出现,11月消失,季节消长呈双峰型,6、10月2个活动高峰.结论:糖醋诱饵监测可获得当地蝇
目的:应用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了解江苏张家港港区夜行蚊虫组成及昼夜消长.方法:选择2个生境不同地点作为监测点,每天的监测时间为18:40~6:40,计算捕获蚊虫数量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种生境共捕获蚊虫11133只,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雷氏按蚊.八月份张家港港区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蚊虫昏峰为18:40~19:40;晨峰不明显.结论:采用机动高效
目的:调查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以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应对策.方法:2014年10月底-11月初,在登革热疫情控制的后期,选择我省2014年广州市的海珠区、白云区、佛山市的禅城区、南海区、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州的潮安区和揭阳的榕城区的登革热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国标《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26347-
目的:通过对2013-2015年黄岛口岸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病媒生物情况进行分析,为该口岸更好的防范外来病媒生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黄岛口岸入境集装箱携带的外来病媒生物输入国家、货物类别、生物种类、截获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3-2015年入境集装箱中共截获病媒生物4.2万余只,以动物产品、废物原料中蝇类、蜚蠊为主,并且病媒生物的携带率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结论:黄岛口岸存
目的:了解玉龙鼠疫疫源地媒介蚤类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以及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根据玉龙鼠疫疫源地植被分布特征,将疫源地划分为4个不同梯度的垂直带和两种生境(林地和耕地),在2014年3月~2014年12月,每个季度系统开展一次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的调查,运用群落结构指标对疫源地媒介蚤类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检获小兽寄生蚤类1031只,隶属于3科8属13种.优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饶河口岸地区蚊种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收集蚊虫.结果:2014-2015年在饶河口岸采获蚊虫9375只,计3属14种.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不同生境和月份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春末夏初主要蚊种为刺螫伊蚊,而夏秋季主要蚊种是刺扰伊蚊.结论:为饶河口岸深入开展蚊虫生态和防制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