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在黄铁矿作用下生成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

来源 :2012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原煤及其加入黄铁矿后热模拟实验的气态烃产物碳同位素测试,分析了气态烃产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黄铁矿对于煤热解产生的气态烃同位素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原煤及其加入黄铁矿后的热模拟产物δ13C1变化在华南煤层气δ13C1变化范围之内.同一温阶的产物,具有δ13C1<δ13C2<δ13C3的特征.δ13C1随着温度的增加有先变轻再变重的相同过程,此过程与生气母质的煤岩组分的同位素组成和不同组分的差异热解性质有关.黄铁矿的加入使δ13C1明显偏重,该现象与黄铁矿催化重烃C7-14裂解过程有关.δ13C2主要与原始有机质和其演化程度相关.认为判识黄铁矿催化气体的标志主要有煤中矿物的赋存状态,和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包括干燥系数、H2S、δ13C1、δ13C2、δ13C1-δ13C2、δ13C1-R.等.
其他文献
以2011年盛夏两次低槽切变为对象,通过对天气形势、水汽以及动力条件的对比分析发现:500 hPa高度31°N、96°E附近青藏高原东部高压偏强、低槽偏东以及孟加拉湾至云南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偏弱,导致川滇切变南下速度过快,进而使云南的降水天气过程强度偏弱,降水落区偏东;偏东气流引导下的水汽通道对云南降水天气过程的贡献明显小于西南暖湿气流;云南水汽辐合的强度、水汽强辐合维持时间与强降水发生的时段、强
介绍了能量螺旋度和风暴强度指数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针对2011年6月23日北京一次突发性的罕见暴雨天气过程,比较了预报的对流有效位能、风暴相对螺旋度、能量螺旋度和风暴强度指数等大气环境参数的预报性能.指出这些大气参数对预报强对流天气都有重大参考意义:对流有效位能虽然无法独立判断是否发生强对流天气,但可以预报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一般为CAPE从极大值开始迅速减小的时间点前后,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风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云图资料对2010年8月8日发生在舟曲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前期的高温高湿和逆温层结,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积蓄,高空冷平流的侵入和低层切变的发展触发了不稳定层结的发展和能量的释放,强降水是由中-α尺度的对流云团与地形抬升形成的中小尺度系统共同作用造成,不同性质对流云团的发展、加强与合并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根据二道岭矿区地质勘探资料和矿井瓦斯基础参数测试结果,在分析研究矿区瓦斯赋存规律的基础上,对矿区一定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采用体积法进行煤层气资源量估算,并作出评价及开发利用相关建议.根据本区具体条件,建议以井下瓦斯抽采为主,在矿井地质及地形等条件相对有利的地区进行地面煤层气勘探试验;煤层气利用方面可优先考虑瓦斯发电项目其次,可作为民用燃料提供给附近的巴彦浩特镇等城镇居民使用,并可尝试煤层气液化等其他
构造动力对煤层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盆地及其所控制的东缘煤层展布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整体构造简单,为走向NNE-SN向W倾斜的单斜构造,发育较少宽缓的次级褶曲、断层不很发育.受构造控制主力2#煤在面上全区稳定发育,为煤层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对研究区煤层气演化过程分析,认为该区煤层热演化程度较高,经历两次生气高峰期,煤层气主要以热成因气为主,尽管有后期改造作用但破
以延川南地区煤层气井的实验测试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地质类比法对煤层的含气性及其他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得出单煤层和井区的综合评价分数,最后用这些分值对井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甲烷浓度高、含气量大、孔隙性能好、煤层厚度大,但含气饱和度和渗透率低,需要对储层做进一步的压裂改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认为各因素的相关关联序为含气量>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储层
本文通过对延川南地区2#和10#煤的构造、沉积、埋藏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动力场、煤储层物性特征等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2#煤水动力作用整体较弱,10#煤相对较低,成为造成该区块2#煤10#煤含气量不同的重要因素.同时,煤层含气量还受到构造、沉积、埋藏深度、厚度等的影响.在煤层顶板封盖条件普遍较好的情况下,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因素主要在于地层产状或倾角的大小.
采用光学法测定了霍州、长治和晋城地区煤样吸附CO2后的线性膨胀量,最高压力12MPa.结果表明,三个地区样品的测试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性,线性膨胀量随压力升高而增大,在大约10MPa达到最大值,随后略有降低.煤吸附气体后的膨胀呈现非均质性,即垂直层面方向的膨胀量大于平行层面方向上的膨胀量,这种现象在高压阶段更明显.随煤阶升高,最大体积膨胀量依次增大.通过分析煤大分子缔合键类型及CO2对煤缔合结构可
基于山西省煤田地质资料、煤层气试井成果以及煤储层孔、裂隙和等温吸附测试结果,分析了山西省煤储层物性特征.结果显示:煤的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与Ro,max密切相关,Ro,max增加,Langmuir体积增大,Langmuir压力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拐点约在Ro,max=3.2%处;煤层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煤储层压力主要表现为欠压或略欠压状态;当Ro.
沁水煤层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取得开发成功的典型高煤阶煤层气田,然而,由于低渗透或层内非均质矛盾,渗透率变化大导致单井产量变化大.研究高渗区、寻找高产富集带意义重大.在对研究区大量钻井、测井、试井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有限单元网格划分,综合构造演化史及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监测资料,对有限元模型边界实施合理约束,并通过地质模型内部有限井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