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新技术制造业区位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上海经济普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上海高新产业区位。研究发现:(1)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格局的变化是多个主体,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的规划引导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开发区是一个巨大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成为上海新的产业空间。政府聚焦张江战略,促进张江从农业社会快速迈向信息化社会,崛起成为上海ICT、医药、医疗器械制造研发与制造中心。(2)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进一步纳入到世界城市体系之中,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台资公司、海归创业公司、中外合资合作公司等成为上海产业空间新的变量,实现了新的路径创造,影响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3)上海作为老工业基地,雄厚的工业技术研究与制造实力,为上海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因素仍然影响着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格局,路径依赖并未消亡。老牌企业、科研院所集聚的漕河泾、嘉定、杨浦等地仍然是上海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之地。(4)多个主体、多种力量综合作用使得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浦西跨越黄浦江,形成了多中心集聚的空间格局,而集聚外部性又具有自我增强效应,又加强了集聚区的能级。
其他文献
城市并不总是在增长,中国已经出现收缩城市。强调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增量规划日益受到挑战,减量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收缩城市的相关研究,分析城市减量规划的原因,讨论减量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简要分析城市减量规划的措施。研究表明:收缩城市的出现;收缩城市与膨胀规划的悖论以及“空城”、“鬼城”的出现是减量规划的主要原因。城市进行减量规划,需要重新定义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合理进
类似“地方是充满意义的空间”这样的表述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十分常见,而“地方感”往往用于指代这种“意义”。在“地方感”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默认了这种“感”类似于附着在“地方”之上的一种可加以独立考察和分析的对象,并且已经发展出一套成型的研究路径,即首先将这种“感”转化为语言表达,进而转化为语义差别,最终转化为可量测的指标。
运用ArcGIS软件,结合逐步回归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从城市层面研究了外资星级酒店在华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特征及动因,揭示了影响其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研究发现: (1)外资星级酒店在华主要分布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三大城市群内部;(2)外资星级酒店在华空间分布格局由不均衡在向均衡转化,并正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散;(3)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商务活动市场吸引、优惠政策吸引、酒店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节事旅游成为了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旅游节庆对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地方文化、拉动城市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举办地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效益。但是,我国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旅游节庆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旅游节庆
城市住宅价格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住宅价格空间分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就近入学”的思想下,市民对学区房的追求便成为追求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作用不断显现。区域间教育设施的特征差异使得市民对拥有优质教育设施的区域趋之若鹜,最终导致区域间住房需求和住宅价格的差异。本文以衡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06年以来各个楼盘的住宅属性数据、教育设施
会议
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嘉陵江流域1992年、2000年和2013年74个县域单元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为研究指标,分析发现嘉陵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镇化响应强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下游流域整体增长明显,速度较快,而中上游流域大部分县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则较缓慢,并且流域中上游和下游的强度差距有增大趋势。嘉陵江流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强度空间差异
制造业的空间转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重点关注了我国劳动力供给放缓对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采用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将全国制造业企业分解为出口型企业和服务国内市场的制造业企业,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转型前后这两类制造业企业空间格局的演变,并比较了其差异,研究结果发现:第一,2004年以前我国劳动力较为充足,制造业企业不断向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少数地区集聚,但2004年左右我国达
空间规划正在成为国家和地方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实现从各自为政的空间性规划分立到统一融合的空间规划,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的任务,要通过对现有的不合理的规划秩序改革,解决各类空间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实现“一个政府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空间,一个空间一本规划,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
留学和留学回国已经成为一种中国社会的热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文化认同的话题也受到了普遍关注。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15名有一定典型代表性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和调研样本。通过对他们的定性研究和数据资料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他们对学校提供的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认同度较高,对物态的校园景观和标识物认同度较低:(2)他们对严格、严谨、明确的职业和从业规范认同度较高,
本文对西安主城区共54个街道办中低收入居住区域、社会、社区情况进行动态抽样问卷调查和典型访谈,利用SPSS19.0及ArcGis10.0等软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低收入阶层在居住类型和区域流动的选择性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不同居住区域有不同的流动属性,大致呈现同心圆和扇形相结合的分布形态.由于国内对于居住流动性的相关研究很少,借鉴较少,所以是一次尝试性和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