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非粮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40头产奶日期相近(106.6±14.21DIM)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对照组日粮为13.9%粗蛋白质(CP)、产奶净能(NEl)7.24MJ/kg和0.58%赖氨酸(Lys),非粮1组到3组添加饲料枣、大豆皮或新鲜啤酒渣三个非粮饲料替代对照组的部分精饲料,以观察不同非粮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非粮3组产奶量平均为27.75kg/d,略高于与对照组(27.20kg/d)和非粮2组(27.25kg/d),非粮1组产奶量偏低(26.65kg/d),但差异不显著(P>0.05);非粮3组和2组的产奶纯收入最高,非粮1组对照组的最低(P<0.05).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保持在13.9%条件下,添加饲料枣和新鲜啤酒渣的快速降解非纤维碳水合化物和降解蛋白质可以弥补日粮中Lys含量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增加产奶纯收入.
其他文献
为探讨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PmCQ2)与弱毒株(PmCQ6)其所含毒力基因的差异,本研究选择了多杀性巴氏杆菌17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tbpA、hgbA、hgbB、tonB、ptfA、pfhA、nanB、nanH、toxA、oma87,sodA、sodC、fimA、hsf-1、tadD、pmHaS、hadA)进行检测.通过PCR扩增,所检测的17个毒力相关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Pm CQ2
近年来,青海省许多地区发生妊娠牦牛在妊娠晚期流产的疫病,且在流产前不表现其他症状,这与动物衣原体性流产十分相似.为鉴定引起牦牛流产的病原,对采集自青海省9个流产严重牦牛群的母牛阴道拭子(126份)和流产胎儿(9只)进行衣原体的PCR检测,病原分离,PCR-RFLP和MLVA鉴定.结果发现,衣原体的DNA在30份阴道拭子样品为阳性,阳性率为23.81%,在流产胎儿中均为阳性;流产胎儿样品用于衣原体分
为拓展苎麻用途,开展苎麻副产物开发利用,提升生产效益,根据麻类体系工作任务,2014年张家界苎麻试验站利用苎麻副产物(嫩茎叶、麻皮麻骨)作青贮饲料,再次开展育肥肉牛的试验示范,肉牛屠宰以后,及时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张家界市科技局、畜牧局等单位及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并邀请张家界旺农牛羊养殖合作社代表,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对苎麻肥育公牛牛肉进行
在奶牛分娩的过程中,要适时助产和科学助产,既要保证大牛的产道及子宫不受到伤害,也要保证胎儿能够顺利的降生.
经常下乡听到奶牛场的技术人员反映,进入冬季后,犊牛越来越难养,犊牛成活率逐年下降趋势,采取一些措施后也很难解决.本文就冬季如何提高规模奶牛场犊牛成活率谈些粗浅看法,谨供广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和同行参考.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养殖水平比较低的牧场和小区发生变位的几率超高,个别的小牧场产后发病率竟达到45%。所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保证奶牛的健康才能真正预防疾病的发生。诊疗方面,一定要做到勤观察,病牛在发病前都有采食量下降厌食精料的历史,在这一阶段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变位的发生:早确诊,早手术。早期确诊可以有效防止疾病进程的恶化,减少豁连和组织坏死的发生。制定出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主要对脐带消毒适用70%以上碘酒,0-2月龄犊牛淘汰率是否2%以内,日增重是否1000克以上,免疫球蛋白6.5以上,13-14月龄参配时体重400公斤身高130厘米,6月龄以前是否限草不限料,是否用糖度仪,初乳消毒是否巴氏消毒,头胎牛单产提高1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犊牛腹泻是肉牛场常发病之一,采用初期缓泻和适时止泻,抑菌消炎,补充血容量、维护心脏机能、缓解酸中毒、制止胃肠道的发酵和腐败过程、恢复消化功能等方法对94头犊牛腹泻病例进行了综合治疗,结果表明:一次性治愈率可达80.8%,治愈率达100%.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通过出诊和接诊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多个省份的21个肉牛场的病料,本文总结了实验室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症状及细菌学、病毒学检测结果,旨在弄清现阶段肉牛疾病的流行情况,为我国现阶段牛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临床统计发现,呼吸道(发病率38.1%)和腹泻(发病率23.8%)症状是发病肉牛的主要临床症状.检测结果显示,引起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其次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为实现规模肉牛场生产规范化,提升规模肉牛场内部疫病防控和饲管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在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规模肉牛场内部管理和疫病防控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加强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水平,提供可操作的、可靠的、可行途径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动物疫病防控风险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