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号飞船防热结构的研制及技术突破

来源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结构方案、材料选择、地面气动加热模拟试验等方面对神舟号飞船防热结构的研制和某些特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防热结构的飞行结果,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如舷窗、舱盖、天线、姿控发动机的烧蚀情况.飞行试验证实了飞船的研制,特别是局部防热十分成功,并在技术上有了突破.
其他文献
根据中继卫星天线和用户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义坐标系,得到中继卫星天线对用户航天器的跟踪参数计算方法。深入分析了中继卫星半长轴定轨误差对跟踪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
回顾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测控分系统的星地对接试验,叙述了星地对接试验的任务、参试设备、试验内容和试验项目,介绍了卫星模拟器组成及发展过程,特别提及了通用卫模的应用.
自"八五"期间建立基于卫星总体布局的空间辐射剂量三维分析方法以来,经多个卫星型号实际应用,该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我国卫星型号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该方法得到进一
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刻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轨道空间环境及效应研究、空间环境效应的地面模拟试验,可提供航天器设计所需的数据,而且也是保证航天器研制质量和在轨正常运
简要总结了中国在柔性航天器动力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最新进展.首先讨论了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分析的有关问题;然后给出了具有中心刚体类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实用模型以及全柔性
可靠性的五大内容,即可靠性(狭义)、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和安全性,已成为产品,特别是重要产品,如空间飞行器、武器系统、核电站等,在论证、设计、分析、管理、生产和使用
针对未来航天器的热控要求介绍了纳米流体、热离子制冷器、可变发射率辐射器等航天器热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适应未来航天器中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散热的几种方
近年来,五院的星船发射任务成倍增长,星船在研和预研任务规模越来越大.发射试验中队伍过大、周期过长和重复测试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五院迅速发展的瓶颈.通过对航天器发射流程
自适应光学能够使得地基望远镜接近衍射极限的分辨率水平,但要求被观测目标附近有较亮的参考星,激光导引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自然导引星的天空覆盖率,分析
根据航天地面测控系统任务需求,研究了用于地面测控系统的高保真测控仿真系统,提出了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本构想.该系统对验证测控系统各种控制计算、上行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