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对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除菌效果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术部位感染(SSI)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一直倍受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相继建立了有空气洁净功能的洁净手术部,不仅提高了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对控制医院感染、降低SSI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清水进行洁净手术间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与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消毒除菌效果以及对手术后伤口愈合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800例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在广泛了解术前患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患者中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的心理问题,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用语及护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收到了满意效果。
据全美手术室2004年差错事故调查中发现位于榜首的是手术错误。我国在预防手术错误的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和制度,所以不能杜绝手术错误事件。为了预防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本研究使用了自行设计的手术前确认表进行手术病人核对、手术部位确认标示,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知识与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护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的高素质护理中的桥梁。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护理人才,是临床教学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手术病人心理应激水平的时间特点,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激对手术病人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手术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有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在进行心理护理方面使接受手术的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心,增加其信心,减少其顾虑,消除手术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羞怯心理,使所有的手术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配合手术
“两好-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群众满意。近年来,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特别是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诉和诉诸于法律的医疗纠纷逐年上升。鉴于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山东省卫生厅及时号召全体医护工作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两好-满意”医疗服务活动,得到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拥护。通过“两好-满
手术室火灾虽然罕见,但却是手术室内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巨额财产损失,而且将严重危及患者和工作人员生命安全。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决不能掉以轻心,应加强火灾危险因素管理,强化工作人员火灾防范意识,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力求将火灾损失降至最低。本文介绍了火灾三要素,分析了光源引燃手术巾和纱布;电刀引燃肠管爆炸;电刀引燃易燃消毒液等引燃类型,通过探讨颅骨钻孔术引发火灾;小儿
颈椎关节突绞锁,手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之一。此类手术多切口,体位变换多,先俯卧位后仰卧位,增加了手术中体位护理的难度。术中满意的体位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医院此类手术作者实施了一套安全、可靠的体位护理方法,现将术中体位调整及护理体会进行介绍。
脐膨出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系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脐周围皮肤组织缺损,腹腔脏器在腹膜的包被下向体外膨出。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医院2004年8月-2008年12月已分期手术治疗直径8-12cm巨型脐膨出患儿10例。经过手术技术,手术材料及围术期处理的不断改进,极大提高了患儿治愈率。本文现将术中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因此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手术室工作繁忙,不分昼夜,且对无菌技术要求严格,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引起重大医疗事故和纠纷,直接影响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预防医疗纠纷,本文就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合本院实际及作者工作经验将体会进行总结。
手术,特别是一些较大的手术,在医护人员看来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无论手术大小都可产生很多的顾虑。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同时,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就是将人性化的护理融人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本文结合骨科手术病人的特点,对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想法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