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鳓鱼的摄食习性

来源 :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产分论坛暨2012年江苏省水产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拖网和流刺网等采集到的330尾鳓鱼为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鳓鱼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鳓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有60余种,浮游甲壳类、鱼类和头足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若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IRI%为46.54%),其次是中国毛虾(IRI%为30.38%)、太平洋磷虾(IRI%为12.08%)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IR1%为6.48%)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鳓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l),而无明显的叉长变化,摄食强度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相对较高,而冬季最低.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黄瓜品种"津春3号"四叶期的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分别灌根和喷施0、0.05、0.1和0.5mml·L-1的水杨酸(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ssp.)栽培种小飞象为培养材料,采用不同光质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包括纯红光(Red)、纯蓝光(Blue)以及不同比例的红蓝组合
为了更好的对姜黄属花卉的切花进行保鲜,本文以该属花卉-姜荷花清迈粉和红火炬郁金为研究材料,对其瓶插液保鲜配方和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纯
将晒青和做青工艺引入夏秋茶红茶加工,有利于茶叶中酯型儿茶素等苦涩味物质的降解转化和可溶性糖类物质物质的生成,可使茶叶滋味更加醇和爽口,并使茶叶带天然花香;结合茶叶压
以MS为基本培养基,6-BA和NAA为植物生长激素,探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石蒜愈伤组织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以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不定芽为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大量元素
采用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茶叶镰刀菌属病原进行了鉴定.从贵州省湄潭县采集有感染斑点的茶树叶片分离得到一种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初步鉴定
百合植百16是以东方百合杂种系索邦(Sorbonne)作为母本,西伯利亚(Seberia)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主要遗传性状为花粉色,花瓣肥厚,花瓣中下部有较密集的紫色斑点,有
从茶树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对特异茶树种质资源应用于盆景艺术进行理论分析及探讨.茶树盆景是茶文化与盆景文化结合统一应用,创作出多种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茶树盆景实
由于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多,评价因素与富营养化等级之间关系复杂且是非线性的特点,对常用的3种富营养化评价方法(BP人工神经网络建模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及浮游植物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pEGFP-N1转染到培养成单层的草鱼肾细胞(CIK)中,通过荧光倒置显徽镜和特异性RT-PCR方法检测GFP的表达.在荧光倒置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