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竹林生态建设的几点探索

来源 :第四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顺昌县现有竹林面积61.9 万亩,是“中国竹子之乡”。本文就顺昌县竹林资源和产业加工如何进行生态系统的培育管理,全面推进竹林资源生态建设,促进竹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通过测定不同林地起源的覆盖雷竹林随深度变化的土壤养分、pH、多酚氧化酶、总酚酸及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覆盖措施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多酚氧化酶等随土壤的深度增加变小,覆盖林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无覆盖林地,有机质、全氮含量高于无覆盖林地。
对云南省彝良县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大关县木杆镇毛竹种群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林中老龄及枯死竹占比例较大,而毛竹人工林年龄结构由于成熟竹材的人为砍伐则群落处于增长趋势;毛竹天然林胸径和树高分布相关性较人工林显著,天然状态下毛竹胸径与树高分布极为相似,而毛竹人工林由于人为因素干扰,胸径与树高分布差异较大。
对4个不同刺楠竹种源的生长情况及代谢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有效保存四川刺楠竹种质资源和选育良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就刺楠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标准地设置调查了杂交竹梢枯病发生情况及病害分布情况,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害多发生在新生杂交竹上,病害在林间可表现三种症状,枯枝型,梢枯型,株枯型,并以株枯型为主。该病害在寄主上的特征性病状为在竹梢的某一节或某一枝条的节杈处出现褐色病斑,向上延伸成舌形或向上下同时扩展成菱形,颜色逐渐加深呈紫黑色。严重发病竹林,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发病率、感病指数分别100%,95.2%。感病植株的空间分布型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式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最重要的形式,是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材用竹,已在西南地区的退耕还林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绥江县撑绿杂交竹纸浆林的生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丰产措施。
本文根据竹材人造板术语(LY/T1660-2006)及其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的竹材加工中实际情况,对竹单元的术语和定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竹材术语规范化提供参考,使之在研究、开发、生产和贸易活动当中避免产生歧义。
以四川省三种丛生竹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竹龄的竹种的化学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竹种间水分含量随竹龄的增长而减少,灰分含量和苯醇抽出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同一竹种不同地区间水分、灰分和苯醇抽出物含量不仅与竹龄有关,还与地域有关。
本文对不同浸胶浓度对比试验、PUF和PF压板对比试验及热重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PUF 共缩聚树脂可用于压制竹建筑模板,浸胶浓度以30%为宜,生产成本较同固含量的PF降低约13.5%;用PUF压制的竹建筑模板胶合性能和PF 所压板材的胶合性能相当,均能满足标准相关要求;PUF和PF的受热固化热行为及吸、放热效应相似,一定程度上可证明PUF 中的有效成分及胶合性能与PF相近。
本文在调查安吉县竹产业技术专利的数量、结构、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轨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相关建议,为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