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保产业推动现况与优势

来源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台湾环保产业推动现况与优势进行了介绍,包括环保产业推动工作,全球环保市场概况,台湾环保市场概况,环保产业发展蓝图以及未来合作开发机会等。
其他文献
依据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内涵与演化路径,城市群协同创新驱动因素主要有创新比较优势(CIA)、创新要素流动(IEF)、创新网络形成(INB),解析三大因素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的哈肯模型,运用2000-2013年间相关数据,分别对中三角城市群内城市协同创新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协同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序参量识别,并对序参量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1)创新比较优势(C
选取行业集中程度、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聚指数三项指标,从行业集中程度、地区专业化程度和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测度1998-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呈不断扩散趋势,空间集聚区位呈“东部—中部—西部”变迁轨迹;甘、蒙、川、粤、琼、赣等省份的空间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东三省及皖、浙等省份集聚水平保持平稳,鄂、豫等传统制造业大省与大多东部省市则面临集聚水平日益削减
产业结构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影响着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基于专业化和多样化视角,利用2004-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与FGT贫困指数的关系进行了门限回归。检验结果确认了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专业化的减贫效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和发展阶段趋于增强,并且经济密度更小、距离技术前沿更远的地区,专业化的减贫效果更好;多样化的减贫绩效低于专业化,且相关多样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一直是城市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梳理总结最近二十年国内外最优城市规模相关研究成果文献发现,研究视角大体上有成本—收益分析视角、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城市增长视角、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国民福利视角和可持续发展视角等。最优城市规模问题后续研究的主攻方向:注重借鉴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综合性研究,加强资源环境约束和国民福利视角的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聚焦最优城市规模决定机理、外部效应、管控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中,优化开发区分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区域;重点开发区划分为冀中南地区等18个区域;限制开发区范围较广且没有明确区域规定,则按照所在传统地理大区划分为东北限制开发区、西北限制开发区、西南限制开发区、华南限制开发区、华东限制开发区、华中限制开发区和华北限制开发区7个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大多为自然保护区、文化遗址等,面积小,且呈点状
开发区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但在新常态下其发展正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本研究选取长沙市开发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协同发展的思想引入开发区研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长沙市开发区群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进一步丰富我国开发区发展的理论研究,为破除当下开发区发展困境提供有益借鉴。研究表明:长沙市开发区群中部分开发区的经济系统有朝着混沌无序状态发展的
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水平、社会事业、城乡协调、可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中部地区2003、2008以及2013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对这种时空分异演化的状况加以分析.同时,通过GIS空间可视化方法将各省辖市不同年份人均GDP指标值和其城镇化质量综合考虑进行聚类,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表明:①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有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的内涵,从海洋产业子系统、海洋科技子系统、海洋资源子系统、海洋环境子系统,利用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对2008年~2012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适应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总体看,2008~2011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对国家海洋战略适应性表现为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却呈现下降趋势.②从四个子系统来看,海洋科技系统、海洋资源系统对国家海洋战略适应性水平测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曾被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新迁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农村劳动力转移、打工汇款、农村家庭收入等变量相互作用最终在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下达到均衡的扩展模型系统,并首次引入地形变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地形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作用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山
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各项生产要素加速向大都市区聚集,城市群成为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单元。在这一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投资推动、乘数效应、降低交易成本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推动着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2005--2014年武汉城市圈的各项数据,运用莫兰指数以及系统GMM方法就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加入时间虚拟变量,考察了上述影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