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木化石新材料及其与内含真菌的协同作用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作为热河生物群的主要产出层位,含有丰富的各门类动植物化石。但其木化石多样性相对较低,目前仅报道有5 属6 种。近年来,我们在辽西北票地区黑城子盆地义县组发现了解剖构造保存完好的一木化石新材料。
其他文献
Caytoniales is an enigmatic seed plant group of great taxonomic significance.The fossil record of Caytoniales includes fructifications(Caytonia etc.)and leaves(Sagenopteris),and they are used to recon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处西藏南部,大致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呈东西向平行展布,是晚侏罗世以来新特提斯洋演化、大陆碰撞和高原隆升造山运动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的构造带。
尹集祥等(1988)曾在藏南吉隆县党拉北坡地层剖面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报道有晚白垩世的放射虫,但未见放射虫名单及图影。他们将这套地层归入晚白垩世宗卓组。
辽西地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髫髻山组被认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侏罗纪木化石产出层位之一。该地区髫髻山组产出的木化石数量十分丰富,且类型极为多样。
会议
冀北-辽西地区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经典产地。然而,由于在辽西地区义县组之下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沉积间断,给热河生物群早期演化、我国陆相早白垩世早期地层序列等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伤齿龙类是最早发现和描述的恐龙之一,主要产自于北美和亚洲晚白垩世的地层中。这些小型兽脚类恐龙具有很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如大的眼眶,发育较好的中耳,高的脑熵等,因此它们被认为是一类与鸟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非鸟兽脚类恐龙。
会议
甘肃马鬃山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酒泉—玉门—敦煌沿线以北,是北山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鬃山地区公婆泉和俞井子两个盆地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是我国主要的早白垩世恐龙分布区之一.2014 年,项目组在对盆地中含恐龙地层进行考察过程中,首次在公婆泉盆地中发现了成窝状保存的恐龙蛋.
早白垩世是松科植物早期起源和演化的关键时期,保存有内部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松科植物雌球果对于探讨地质历史时期中松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和系统演化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