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后入路切除治疗儿童小年龄半椎体畸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e284818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D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小年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的手术方法、临床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2014年6月应用CD系统矫治小年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后凸15例,其中合并蝴蝶椎等复杂分节不良畸形6例,合并单侧肾脏缺如1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其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寻适合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目的 探讨GustiloⅢ型小腿粉碎性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55例胫骨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17~65岁,平均3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2h,平均9.1h.按Gustilo分型:ⅢA型29例,ⅢB型15例,ⅢC型11例.50例一期清创,5例先行负压封闭引流(VSD),5~7天后二次清创.
目的:髓芯减压术是目前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常规操作,其常在透视辅助下进行,操作繁琐,坏死骨清除不彻底等缺点。本研究探讨内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骨治疗ONFH(塌陷前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研究模拟累及关节面负重区的髋臼双柱骨折,对其产生的不同旋转方向的台阶状移位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了解应力分布及大小等改变情况,最终为临床治疗髋臼骨折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对脊髓损伤患者家属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改变患者家属对深静脉血栓认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家属62例,排除医务工作者的家属,根据病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家属在入院时均进行深静脉血栓认知情况的调查。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皮套管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应用显微镜下经皮套管单侧椎旁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76例,其中单节段59例,双节段17例。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疗早分析玻璃酸钠治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的患者.收集我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58.7岁.
[目的]探讨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Proximal-Type Cervical Spondylotic Amyotrophy,近端型CSA)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诊断流程;并进一步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近端型CSA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脊柱畸形术后伴发迟发性神经损害患者行全脊柱截骨翻修术后神经功能的转归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在我院接受三柱截骨翻修手术治疗合并迟发性神经损害的脊柱畸形患者共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2~42岁,平均24岁;距初次脊柱后路矫形手术时间3~9年,平均13年。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手术适应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共7例已确诊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儿童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