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层次对岩体介质性态及其变形与破坏的控制作用

来源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金属材料、岩体材料的力学介质机制分析和数值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作者对岩体力学的两个基本而又十分深刻的问题的学术思想:①岩体的力学介质性态的类型由岩体的表征体积单元尺度与岩体工程尺度的比值所确定;②当裂缝、裂隙、空洞、空隙孔隙等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缺陷并存时,高层次的缺陷对岩体的变形、稳定、破坏起主导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运用有限元商业软件MARC和PATRAN,分析计算高填土路堤下涵洞洞顶所受垂直土压力,寻找其随填土高度(H)、地形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本文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定量描述岩石规则节理表面三维粗糙特性,并与相应的二维粗糙线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维粗糙线参数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使用多个三维粗糙特性参数的分析方法可以全面而准确地定量描述节理表面粗糙特性.
在分析了岩土材料(包括剪胀和非剪胀材料)屈服、硬化的基础上,揭示了基本硬化内参量(塑性体积应变,塑性剪应变)变化的应力路径相关性的本质,提出了应力路径无关硬化参数的一般表达式,并指出了塑性功硬化参数及作者等提出的粘土和砂土统一硬化参数均是所提一般表达式框架下的特例.
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对冻土区路基热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针对目前青藏铁路涵洞基础施工中的这一实际问题,根据带相变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认为:冻土区铁路路基涵洞的现浇混凝土的水化热在第一年的前半年内对路基基底多年冻土的温度场影响较大,以后影响逐渐减小.进行现浇混凝土涵洞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可以通过热工计算,在基底加设一定厚度的聚氨脂保温板以抵消水化热影
基于声发射智能耦合监测,对玲珑金矿255米水平坚硬岩石复合材料支护的主运巷塌陷区结构失稳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合扫描电镜(SEM)实验,分析塌陷区结构失稳过程中微破裂与时空关系和声发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巷道的失稳过程,研究了损伤模式与声发射特征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利用固体断裂非平衡统计理论进行分析与预报.
根据渭北张桥非饱和原状黄土增湿湿陷试验资料,探讨了孔隙压力和变形特性.由试验测得的ε-p,ε-(u-u)曲线和ε-q, ε-(u-u)曲线,确定出有效应力参数x和x和ε-x曲线和ε-x曲线,进而得到非饱和原状黄土增湿有效应力变化规律.
渝怀铁路沿线曾发生多处顺层滑坡,铁路的施工建设涉及到200余个顺层边坡工点,累计长40余千米,约占总线长的6﹪~7﹪.因此,顺层边坡是该工程急特解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现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沿钱顺层边坡工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按地层岩性和结构特征对其进行了工程分类.
本文用直接试验方法,对粘性土进行了非饱和三轴拉伸和单轴拉伸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就粘性土受拉状态下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以及吸力的变化特性进行了阐述,以供对抗拉强度和极限应变的深入研究之用.
该文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原理,探讨了将其用于SISO线性定常系统模型辨识的可能性及算法,然后把该算法引入岩土流变本构模型辨识,并在matlab软件包中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有关考题验证表明,该算法是成功可信的,能有效用于加载条件可控、位移输出可测的可近似描述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大量岩土工程流变变形破坏实际中.
自然界中的土,通常是以土粒、土中水和土中气三相形式存在,也即是常说的非饱和土.非饱和土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土中气、水存在形态以及相互转换规律.将非饱和土的水气转换的细观现象与土的特性联系起来,才能定量的描述非饱和土强度、变形等规律.为此,本文作者进行了非饱和膨胀土的有关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非饱和膨胀土的水气运动规律,分析比较了膨胀土在反复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以及原状膨胀土与重塑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