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空间诱变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诱变是近20年新兴的诱变育种技术,因其具有诱变频率高、损伤小、遗传稳定快等特点,在植物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10年牧草在空间诱变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的热点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被誉为“牧草之王”,主要栽培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目前,苜蓿草产业正在我国迅速崛起,而干旱又是制约苜蓿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连续干旱法,分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苜蓿品种的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脯氨酸持续积累,质膜渗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相对较小等特性。依
以2年生紫花苜蓿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电导法对紫花苜蓿4个不同品种的叶片进行人工低温处理,以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变化作曲线,结合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叶片组织的拐点温度(温半致死温度LT50),作为各试材抗寒力评价的参考指标,评价紫花苜蓿4个不同品种在天水地区的抗寒性。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相对强弱顺序为:德宝、德福、阿尔冈金、三得利。
采用100 mg/L、200 mg/L、400 mg/L赤霉素(GA3)和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处理非洲狗尾草种子,研究GA3和PEG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和适当处理时间范围内,GA3和PEG溶液处理对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非洲狗尾草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幼苗生长势、简化活力指数及活力比,其中以200mg/L GA3浸种24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Hnk.)及其杂种BC1 F2代分蘖期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BC1F2代的POD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EST同工酶谱亦主要表现为双亲的互补类型.杂种BC1F2代的PO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农牧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豆科牧草.本文通过对德钦野生紫花苜蓿(♀)、GT13R(♂)及其5个杂交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叶片温度等6个指标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种2、德钦苜蓿、GT13R和杂交种1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杂交种4和杂交种5(P<0.05);GT13R的蒸腾速率显著大于杂交种2
在北京地区研究不同行距对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Scop.cv.Mengnong)种子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行距处理对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因子及实际种子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行距的增大,实际种子产量明显下降;行距50cm的实际种子产量最高,为1216 kg/hm2,与行距70cm(1034.3kg/hm2)和90cm(7
以象草幼穗离体培养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10一20g/L NaCl,离体筛选得到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耐盐性鉴定结果:6g/L海盐的1/2 Hoagland营养液每隔7d浇灌1次,浇灌4次,处理24d时,对照植株全部致死;处理42d时,24g/L NaCl胁迫筛选获得的MN12-1和MN12-2体细胞再生植株生长良好.取M
波特鸭茅于1983年引入云南,是云南迄今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异的鸭茅品种。该品种具有耐寒、耐热、耐贫瘠、耐牧、适口性好、持久性强等优点。云南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波特鸭茅在云南省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生产性能优于云南省引进的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在温带地区与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表现相近,但持久性和耐贫瘠能力更强,在云南的适宜推广种植区域为寒温带至中亚热带。种子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波特鸭茅在云南寒温至北亚热
几丁质酶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相关蛋白。本文概述了几丁质酶的结构、特性、分类以及几丁质酶在植物体内的诱导表达,介绍了紫花苜蓿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
叶蛋白是一种从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植物汁液中提取的浓缩粗蛋白质产品,其营养价值对人类和动物均具有益作用,而牧草是叶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幅员辽阔,牧草资源广泛,对于叶蛋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本文概括了牧草叶蛋白研究、利用现状,包括提取方法、生产工艺以及叶蛋白营养价值的研究概况,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国外叶蛋白商品化生产,展望了牧草叶蛋白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叶蛋白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