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化冲剂流膏药效学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与新生化冲剂流膏活血、祛瘀、止痛等功能相关的主要药效学作用,并与原经典方生化丸进行比较.[结论]新生化冲剂流膏具有温和的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发育、止血、抗炎和镇痛等作用,并优于原经典方生化丸.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快速、高灵敏的方法测定肝微粒体中及人尿中大豆苷元(DDZ)及单羟基化代谢物(M1和M2).方法:采用WatersmicromassZQ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液相:WatersXterrMSC183.9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1/1000的甲酸水,采用程序洗脱:首先乙腈与水的比例为10%,持续6分钟,然后在20分钟之内升至30%,维持5分钟,再重新平衡至初条件(5分
本文旨在寻找黄芪蛰虫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煎煮过程中水的用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3个因数选取3个水平,考察黄芪甲苷与水溶性多糖含量2项指标,用直观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相分离法获得了粒径在0.3–1.2μm之间的玉米醇溶蛋白(zein)微球,将该微球与伊维菌素(IVM)按照10:1混合,制备微球片剂,每个片剂为0.22g,以不含药物的片剂作为对照,研究了该片剂分别在10%胃蛋白酶存在和PBS体系中的药物释放和蛋白降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2.2的柠檬酸-NaH2PO4缓冲体系中,含药物的片剂降解速度明显高于不含药物的片剂,该体系中IVM在第11天全
本文对双歧因子口服液中糖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采用色谱柱:NH2柱(4.6×250mm,10μm);流动相:85%乙腈;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显示,果糖在4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7605+1.1186×10-3X,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6.03%,RSD=1.72%;蔗糖在6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11
本文参照市售胶囊“博尔泰力胶囊” (剂量:每日三次,每次2~3 粒, 100mg/粒),针对不同患者,制备了体外释放12 小时的苦参素缓释片和缓释微丸,并进行了苦参素缓释片、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本文根据人体在晚间21:00~22:00间胃酸分泌达高峰的生理节律,制备了以法莫替丁为模型药物的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用以探索制备脉冲微丸的方法,对包衣工艺进行了考察.处方设计中分别对有机酸种类、用量、乳糖用量、包衣液中增塑剂种类、用量及包衣增重水平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应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制备出了符合要求的定时释放微丸制剂.
本研究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特殊溶解性,制备出粒径可控的肝素/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并考察了微球包封率等,同时通过体外实验对微球混悬液的释放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综述近年针刺(灸)在实验性糖尿病和其他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insulinresistanceassociateddiseases,IRAD)应用的研究进展.资料表明,针刺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管、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以及改善IRAD(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及自发性高血压等)模型动物的胰岛素抵抗(IR)作用;并对针刺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丙戊酸镁对豚鼠和大鼠脑神经性炎症渗出的对抗作用,并与空白及阳性药物苯噻啶对照比较.方法:以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和口服P物质引起豚鼠和大鼠脑膜神经炎症渗出,通过用静脉注射125I-牛血清蛋白(125I-BSA),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硬脑膜的渗出量CPM来观察药物对脑膜神经性炎症渗出的作用.结果:丙戊酸镁能减少硬脑膜125I-BSA的渗出量,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结论:新的学说认为偏头痛
目的:探讨大豆苷元在人肝微粒中羟基化代谢所涉及的肝细胞色素P450(CYP)同工酶,为研究其在人体内的代谢提供基础.方法:通过分析大豆苷元在肝微粒体中和重组CYP酶中形成的单羟化代谢物的酶促动力学,分析其酶学模型,然后用不同CYP同工酶选择性抑制剂或底物进行抑制实验,初步筛选出介导大豆苷元单羟化代谢所涉及的CYP同工酶的.结果:代谢物的形成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单酶模型.CYP1A2选择性抑制剂呋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