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艺的厚膜电阻设计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膜电阻是混合集成电路中最重要元件之一,在设计厚膜电阻时,不仅要考虑几何图形的尺寸,而且还要考滤厚膜电阻的材料、烧结工艺和印制膜厚等因素。设计人员在设计厚膜电阻图形时,必须知道厚膜电阻材料的方阻,但是,材料厂家提供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直接应用。为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设计不同宽度和不同长度的标准图形,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印烧后测其电阻并制成电阻表,设计人员利用这种电阻表辅助设计。这种方法往往也需要根据实际的印烧结果反复调整设计参数,才能满足的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一定工艺的电阻与方数的关系数据库,且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程序调用已建立的数据库,再按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设计所需的电阻方数。通过这种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方法,可很好地解决厚膜电阻的设计问题。
其他文献
由于现有商用在线弯曲测量仪的局限性,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图形Si衬底GaN外延生长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我们设计制造了在线弯曲测量仪,并得到了生长过程中外延片的弯曲变化。本文介绍了仪器的测量原理,硬件和软件的系统结构,发现整个测量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和数据洛仑兹拟合的准确性。根据手动测试得到的数据,本在线弯曲测量仪可以用于实验中并可精确地表示生长过程中GaN外延应力变化,外延片弯曲的变化的趋
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InGaN/GaN单量子阱(SQW)绿光材料,并制备成n面向上(Pt基反射镜、无表面粗化)的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LED),研究了主波长(WLD)分别为516nm、520nm、524nm、526nm的绿光SQWLED外量子效率(EQE)的变化及半峰宽(FWHM)、波长漂移等特性。LED芯片的有效面积为160μ m×160μm。结果表明
掺铒光纤光源是一种基于掺铒光纤中自发辐射放大原理的宽带光源,具有出纤功率高、谱宽宽、平均波长稳定的优点,在光纤传感和光纤通信领域都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惯性技术领域,成为高精度光纤陀螺的首选光源。目前,光纤传感和光纤通信系统已开始进入空间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抗辐射、高稳定的光纤器件的需求迅速增长。为满足空间应用光纤陀螺的需求,开展了高稳定、抗辐射宽谱光纤光源研究,开发出具备空间应用条件的掺铒光
本文实现了基于Rb法拉第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FADOF)的半导体外腔激光,提高了频率稳定性,使用一个镀减反膜激光二极管(ARLD)做为增益介质和Rb FADOF做为选频元件,FADOF在780.241 nm附近提供超窄反馈通宽。采用光反馈的方法,使得FADOF透射带宽以外的激光频率分量被抑制,FADOF透射带宽内的激光频率分量被加强,有效地实现了光反馈,最后输出一个频率稳定的单纵模激光,在55 m
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一系列具有不同p层厚度(d)的InGaN/GaN蓝光LEDl薄膜,并制备成垂直结构的发光二极管(VLEDs),研究了p层厚度即P面金属反射镜与量子阱层的间距对LED出光效率的影响,并采用F-P干涉腔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d对LED的光提取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光提取效率随d的增加,呈现类似阻尼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极大值和极小
本文采用M0VPE技术生长了InGaN量子点并进行了评测。其中,紫外量子点利用了交替通断源的方法,而绿光量子点利用了生长中断的方法。
本文利用不平衡三维磁光阱(3D-MOT)技术制备了低速、高通量的连续型原子束。通过使一束冷却光沿着光传播方向形成“中空光束”,在MOT中形成一对具有不平衡光辐射压力的对射光束。该压力将MOT中陷俘的87Rb原子云团从“中空光束”通道中推出产生连续出射的原子。飞行时间法测量结果表明:所产生的原子束的最可几速度为~12m/s,纵向速度分布为~3m/s,通过光电倍增管(PMT)收集的荧光强度推算得原子束
本文介绍北京大学冷原子与精密测量研究小组(Cold Atom &Precision Measurement,简称CAP小组)在量子气体操控、光学梳状发生器对原子、分子能级的精密测量以及量子气体在光晶格微波原子钟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为实现HDMI设备接入DiiVA家庭交互网络,本文采用32位MCU作为主控芯片与DiiVA接口芯片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款DiiVA多功能插座。MCU主要负责驱动DiiVA接口芯片,并实现红外数据采集与发射;DiiVA接口芯片则负责HDMI、以太网、USB及红外信号与DiiVA信号的相互转换与传输功能。该系统由一套嵌入式程序控制设备运行,它是系统的核心,它集成了红外驱动、DiiVA芯片驱动以及系统控
本文利用混合集成工艺研制了一个性能较好的低噪声放大器。由于采用了源极反馈和负载调节,同时实现了较好的噪声系数和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在所设计频段内,测试结果良好:噪声系数小于0.8dB,输入输出驻波小于1.6,增益大于24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