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实践和探索

来源 :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山东自然、人口、水土资源状况,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概述了山东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的总结了山东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和经验.
其他文献
选用中筋小麦小偃2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研究追氮对其产量及结构因素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有极显著增产作用,平均单产提高11.3%。追施氮肥对产量的效应与追氮时期、追氮量有关,拔节期追氮增产幅度比孕穗期高2到4个百分点。以拔节期37.5kg/hm与孕穗期75kg/hm增产幅度最大,比对照增产15.4%。追氮对产量主要构成因素效应主要表现在提高成穗数
[研究目的]了解甜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明确高产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特征。[方法]以近年来育成的22个甜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同一供氮水平下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品种产量、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氮素积累量变幅为126.6~243.8kg/hm,鲜果穗和鲜籽粒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幅分别为43.5~62.0kg/kg和28.4~46
试验就土壤施硒对冷害条件下玉米抗逆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探讨硒的防护机制,试验采用土壤施硒,分0,0.0035,0.01,0.075 and 0.9mg/kg 5个浓度(以土壤干重计算),在温室条件下以常温和低温生长箱中0℃、5℃分别处理48小时为3个温度水平,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硒0到O.075mg/kg对玉米根茎叶的干物重无显著影响;但与土壤施硒O.9mg/kg差异显著;同时,随硒浓度
[目的]研究1.5+10HMW-GS及亚基组合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一份含1.5+10高分子量谷蛋白新亚基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CD780,与一个含2+12的栽培品种CY12杂交,构建F重组近交系群体(RILs),分别在3个环境下种植(G05、G06、J06),测定15个品质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1)2个亲本之间除FY之外,其他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籽粒和蛋白质参
[目的]通过系统对比的方法研究稻田套播小麦苗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稻田套播与常规条播麦作两种不同的耕作种植方式。[结果]与常规条播麦田相比,套播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加。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与萌发
为了评定不同水稻基因型对1,2,4-三氯苯(TCB)的耐性强弱,确定合适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浓度,采用发芽试验和砂培水稻幼苗的方法,先以0(对照)mmol/Kg沙、0.35mmol/Kg沙和3mmol/Kg沙3个浓度的TCB处理20个水稻基因型,确定0.35mmol/Kg沙比3mmol/Kg沙更为合适用于水稻基因型耐性鉴定。然后以0(对照)mmol/Kg沙、0.35mmol/Kg沙2个浓度的TCB处理
探索不同类型小麦氮效率差异是小麦分类栽培措施确定的依据之一。试验于2000年至2002年在扬州选用5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通过不同类型小麦氮肥运筹调控试验,研究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与普通群体的氮效率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群体类型间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效率表现为强筋和中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高于普通群体,而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略低于普通群体;氮素利用效率则表现为强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低于普通群体,中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磷素动态的影响,借助目前国内唯一的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大气CO浓度高于对照200μmol.mol的FACE处理对水稻P素吸收利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各生育期P素累积量较CK显著增加,含P率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增施N肥对P素累积量及含P率均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方程
以四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3、中筋小麦淮麦18、强筋小麦烟2801、糯小麦扬0369)为材料,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淀粉粒形态、粘度特性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差异显著,总淀粉含量高低表现为糯小麦扬0369>弱筋小麦扬麦13>中筋小麦淮麦18>强筋小麦烟2801,支链淀粉含量糯小麦扬0369最高,但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仅为2.06%;对不同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有着水土保持悠久历史的国家.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中国的水土保持科学家和生产者,从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技术和经验.在小流域治理中,一方面强化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功能,同时考虑当地群众粮食安全和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在建设水土保持林时,选择兼有显著生态功能和经济开发价值的树种,成为水土保持成功的关键.沙棘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温带植物,是中国北方地区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