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来源 :2009电力信息化创新论坛--信息技术支撑企业科学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电力工程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确定系统定位明确实施目标,实施规范系统接口做好系统规划的工作,做到全面参考比较慎重选择系统。其次,强调领导重视需要部门配合的同时注重人员培训全员参与实施,重视监理参与全面管理控制等。面对系统建设中的很多问题,我们还需要理性的分析、客观的对待,继续优化工程管理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功能,让信息化融人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让工程管理的有用信息都能在信息系统中保留下来,使电力工程建设真正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水利工程中在铸铁闸门的设计与加工阶段,通过控制各部件的加工、设计质量,以控制闸门的整体质量。
本文针对山东湿地分布、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管理利用的现状,找出了山东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中国湿地研究现状与进展,对山东如何开展湿地植被恢复研究提出了建议,为指导山东省湿地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必须通过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来加强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优好型社会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进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水利改革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以生态建设和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灌区续建改造,不断完善水灌排体系,转变水环境面貌;通过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提高水利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
邹平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化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在修建引黄蓄水供水工程的条件下,启动实施封井并网、水源转换;按照“优水优用,劣水劣用”的原则,使工业用地表黄河水,节约优质地下水供居民生活饮用,既保障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又保护优质地下水合理开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农村通自来水工程设计所需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和收集那些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如何利用进行论述,对基层农村通自来水工程设计工作者进行工程设计有较好的参考利用价值。
淤背区管理是黄河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水管体制改革后淤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水管体制改革后应积极采取对策,建立新形式下的淤背区管理模式,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增加职工收入。
针对目前在营管线盘式橡胶盘封堵阻断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完全杜绝油气泄漏的问题,提出了塑性短节膨胀阻断管线技术。主要介绍了塑性短节膨胀阻断管线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相比橡胶盘封堵阻断技术的优点,有效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当井口压力不足以将所产天然气集入集输管网时,往往对整个气田采取整体增压的方式继续开采,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造福社会。而增压工程的开展主要分为地质气藏预测、管网水力计算分析、增压机匹配、增压站站址选择、增压工艺流程确定、相应公用工程设施配备等过程。
本文阐述了在储罐区感温报警设施中,与分布式感温光缆相比较,光纤光栅式感温光缆的优势,主要包括:1、检测原理不同;2、对光缆的要求不同;3、使用寿命不同;4、主要性能不同;5、数据处理方式不同;6、相互影响效果不同。
大亚湾核电基地目前包括在运的大亚湾核电站(GNPS)和岭澳一期核电站(LNPS-Ⅰ)及在建的岭澳二期核电站(LNPS-Ⅱ),在群堆管理的模式下需要将各电站的应急广播系统联网,本文针对大亚湾核电站原有的广播系统作了分析,根据已有广播系统的现状和用要求进行目标改造。实现广播系统联网的改造方案,通过精心的工程组织,整个改造工作仅在进行新旧系统的切换时使系统中断了十余分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广播系统的连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