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投资机制探讨

来源 :江苏省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是一个开采百年以上的老煤矿区,是江苏省主要煤炭基地。从70年代开始,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下沉、塌陷使耕地逐年减少,农田水利设施及公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以来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己超过加万亩,其中绝产面积约11万亩,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27万多人。人地矛盾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已凸显成为发展的瓶颈,塌陷地复垦治理已刻不容缓。根据近年来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工作实践,提出使采煤塌陷地复垦投资机制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法律将县(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基层阵地,乡镇国土所则是其派设的前沿哨所。机制、体制上的弊端和法律上的不太健全,不是基层执行者能够解决的事情,但是基层执行者整天和土地及使用土地的人打交道,感受颇深。恰当分析当前基层执法监督工作的难点,在一定层面上认真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基层土地执法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面对所在镇内外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分析,认为当前镇村土地执法监察工
在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法制化,保证国土管理基本国策的落实,维护国土管理部门行政管理权威等方面,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一直是困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笔者拟对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开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新局面作粗浅的探讨。
自1998年全国土地监察工作会议以来,金坛市相继开展了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和“土地执法模范镇”活动。2001年荣获了“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市”的荣誉称号,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土资源政策法规联系点。近年来,金坛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举措,致力于将“土地执法模范市”和“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工作向基层拓展、向农村延伸。2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区域盲目竞争和无序发展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要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管制,促进区域统筹发展。但是,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能否有效实施,必须要有配套的区域发展权转移与补偿的政策体系保障。为此,本文提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的发展权转移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蔓延,使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受到威胁,土地生态环境和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为了使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与太湖的生态保护目标相适应,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鼓励在受自然生态约束较低的地区分配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同时限制生态保护区域的开发强度,使其承担生态维护和农业生产的功能。论文在
近年来,无锡市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各类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显化。无锡新区是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要求在全市首先实现“两个率先”。建成国际制造业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先导区的前沿阵地;也是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的展开,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提出将节约、集约用地与保障供地有机结合,走内涵挖潜集约用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和城镇体系规划分析了仪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三个不同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方案进行了优劣选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以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为目的,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为龙头,以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为核心,以运作机制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的适度安排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为经济建设不断提供补充耕地保障,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国土资源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有效地发挥土地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对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十分稀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