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創意結合各類型推廣教育之實施

来源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坡地防灾科技之专业研究,结合科学教育经验丰富的国立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及国立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并配合各地县市政府之防灾活动,提升对天然灾害之认识与防灾创意教材之制作,透过互动式创意教学及实验设计等多元化防灾教育之学习,有效率的整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资源与地区特色,以台湾地区防灾教育改进之推动与落实爲标的.其次藉由创意设计展览或竞赛,强化民众之防灾意识与防灾能力、提昇紧急应变之效能,建构具有现代化、科技化、本土化、互动化与生活化特色之防灾教育.藉由创意教育之力量使防灾理念能向下紮根、向上拓展,建立更完善之防灾体制. 曾多次於高雄、南投、台中等地举办了各式各样之防灾宣导、展览、创意竞赛等活动,所到之处民众皆踊跃参与.历经一连串的活动,发现参与民众皆对活动有良好之回响,显见已爲防灾创意推广教育开啓新机.
其他文献
对於崩(塌)地之稳定性研究系依地质调查、土壤与岩石之物理力学试验、滑动面与地下水监测及调查等,以寻求其边坡崩(塌)滑动破坏深度,再以极限平衡理论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本文从分析暴雨山洪与滑坡灾害的空间关系出发,对暴雨山洪诱发滑坡灾害的影响因素-气象、水文、地质构造、地貌、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及区域降雨对滑坡灾害的触发作用,环境条
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爲研究区域,建立了八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
中国山地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建筑物防护是泥石流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山区城鎭建设及泥石流堆积(扇)开发利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效模拟泥石流冲击力,通过理论和实验手
2004-8-12在浙江乐清市由台风引起特大暴雨而激发泥石流,此次泥石流发生在我国沿海丘陵地区,不同於我国及世界上分布众多的山区泥石流,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成灾规模较大的龙溪
土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机理研究本质是研究泥石充源地坡体破坏过程.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力学问题:其一,砾石土抗剪强度与本构关系的确定;其二,砾石土边坡的随机力学仿真.土力类泥石
台湾本岛土地资源极爲有限且自然环境条件特殊,地形分布以高山爲主,平地面积少,致使河川短促且湍急,山势陡峭、地质破碎以及地震频繁,使得山区极易产生土石流灾害危急民众生
本文针对单一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进行研究.基於土壤动力学理论、土壤下渗理论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以及土体含水率变化引起土体抗剪切应力变化的物理机理,提出了坡面泥石流起
本研究以两组大小不同之管道模拟土石流正交入汇主流形成冲积(扇)之过程.实验提供54与9组条件.土石流入汇主流之泥砂运动现象可分爲土砂流动扩散与土砂落淤,挤压扩张两阶段.
坡地灾害形成之基本条件爲松软之土方、不稳定之地形与环境及致灾动力,本文将考量环境背景基本资料、人爲影响因数与动力因数等之交互作用,来研拟更臻实用性之坡地灾害防护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