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酶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比色法检测葡萄糖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因此建立选择性好、成本低、稳定性强的检测体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碳纳米管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兼容性好的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分析.为了增强反应灵敏度,降低检测限,本研究基于羧基和氨基间的相互作用,羧基化的碳纳米管表面可以大量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葡萄糖氧化酶,从而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同修饰的碳纳米管,用于构建灵敏检测葡萄糖的比色传感器.复合材料中的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催化葡萄糖产生H2O2,相邻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产生的H2 02氧化显色底物TMB(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引起反应溶液颜色和吸光度变化.相比自由酶,单一酶修饰的碳纳米管探针,双酶复合的材料对葡萄糖具有更好的响应,颜色变化更加明显.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的特异性响应,本方法可以对葡萄糖进行特异性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1~100 μ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μmol/L,与临床测定结果相比,该方法在实际人血清样品中获得了90.9%-110.0%的回收率.基于双酶复合碳纳米管探针建立的比色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响应快、操作简单、成本低、应用前景好.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评估了酸性电解水(AEW)与微波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协同杀菌作用,随着微波时间-电解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杀菌程度与微波时间呈时间依赖性。通过平板计数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观察,与酸性电解水相比,微波结合酸性电解水协同杀菌具有更强的杀菌效率。微波和AEW单独作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然而,微波和AEW结合处理可能更大程度地损伤细菌细胞膜,通过对细菌膜孔的作用,影响副溶血性弧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给水产品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临床和养殖业者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导致耐药性副溶血弧菌的大量出现。耐药性副溶血弧菌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文献报道关于副溶血弧菌的耐药谱分析较多,但关于耐药基因和相关移动元件、耐药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
葡萄球菌超抗原也被称为葡萄球菌肠毒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的临床感染和食物中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期,银白色葡萄球菌(S.argenteus)和施韦策葡萄球菌(S.schweitzeri)被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近缘新物种,这重新定义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群(S.aureus complex,SAC)的概念.我室的前期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鉴
本研究旨在探讨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不对应的机制.选取从水产品中分离的46株含有磺胺类抗性基因(sull,或sulll)及10株含有链霉素抗性基因(aadA),对相对应抗生素表现敏感的副溶血性弧菌作为试验菌株,PCR扩增及测序对sull或sulll、aadA基因检测与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的抗性基因sull主要发生231位点缺失A;sulll主要发生的是106位点缺失A;aadA的序列中,共发
为评估即食虾中混合菌群存在下的危害,建立低温下(4℃和10℃)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同存在下的分子预测模型.将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量接种于即食虾中,利用Real-time PCR定量4 ℃和10℃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数量,用Gompertz,Logistic和Baranyi模型拟合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模型,用Log-linear和Weibull模型拟合副溶血性
目的:本研究以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为原料,探究酪氨酸酶处理拟穴青蟹原肌球蛋白对小鼠口服耐受的影响.方法:以纯化的原肌球蛋白(TM)为研究对象,采用酪氨酸酶(tyrosinase)对TM进行交联反应处理,并分析交联产物的交联程度、免疫结合活性,建立BALB/c小鼠模型检测交联产物对小鼠口服耐受的影响.结果:从SDS-PAGE结果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发现,酪氨酸酶可以催化T
本研究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虾肌肉中的多种过敏原进行纯化,建立酶法交联反应降低过敏原致敏性反应条件,为低致敏性食品开发提供依据。采用柱层析和SDS-PAGE等方法对目标蛋白纯化鉴定;应用多酚氧化酶建立酶法交联反应最优条件;利用虾过敏患者血清和兔抗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blot和Dot-blot对过敏原及加工产物的IgE和IgG结合能力进行分析;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甲壳类水产动物主要过敏原之一,其抗原表位与致敏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本课题组已淘选得到TM 101-111抗原表位中的关键氨基酸,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用丙氨酸(Ala)替代107位关键氨基酸苏氨酸(Thr),并表达该突变体蛋白,为后续研究单个关键氨基酸的改变对其致敏性的影响奠定基础。本试验首先采用点突变技术扩增拟穴青蟹TM突变基因,构建突变体pET28a-
天然的8-聚赖氨酸(ε-PL)是一种安全、健康营养且抗菌活性强的优良物质。ε-PL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试验首先研究了s-PL对肠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ε-PL对肠球菌的抑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聚赖氨酸对肠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ε-PL处理过的肠球菌细胞,电势增加,ATP大量漏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ε-PL处理过的
随着养殖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抗生素在养殖业中被广泛使用。尽管抗生素本身在动物体内积累量很低,但由抗生素诱导产生的耐药基因会残留在肉制品等食品中,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本文系统地阐述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从食品的源头到食品的生产加工,最后到食品的运输储藏的整个食品生产链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潜在风险、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等。同时,结合国内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形势下我国开展针对食品生产链中抗生素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