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鸟(QuickBird)数据产品在湘、桂地区铀矿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来源 :2006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6406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鸟卫星于2001年10月18日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2002年5月21日正式商业运行。它是目前世界上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主要商业卫星之一。快鸟卫星数据产品分为预正射产品和标准产品两类。它们均已经过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但标准产品又经过了高程校正处理,即采用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做高程校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地形起伏引起的侧视投影差。 本文就快鸟数据产品在湘、桂地区铀矿地质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快鸟遥感数据的技术指标及数据产品特征,即对快鸟图像的遥感地质进行了解译。
其他文献
HY-1卫星载有一个4波段的CCD成像仪,利用它的数据可以反演出悬浮泥沙、海水污染等信息。本文通过对赤潮水体的光谱分析,阐述了利用OCD成像仪第2通道与第l通道反射率比值提取赤潮信息的方法,并对2002年6月15日发生在我国辽东湾的赤潮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提取海水中的赤潮信息来监测赤潮是可行的。
本文简要介绍“3S”技术在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山西省林业信息化现状、问题,提出加快建设的对策。
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震前三期地表干涉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通过对干涉形变场图像分析,得到了震前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与震源破裂面闭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玛尼地震震前10个月孕震区地表变形场就开始出现了与发震断层性质一致的变化趋势--左旋扭动势态,且随着临近发震,南盘形变加剧,形变中心向东进一步扩展。南盘变形量明显大于北盘,南盘为主动盘。到震前2个半月,断层两
利用NOAA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发生在塔里木周边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在热红外图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外增温现象,2003年2月伽师-巴楚6.8级地震前的红外增温可能属于地震前兆现象,而1999年1月托克逊5.6级地震前出现的增温可能是一种大气逆温现象。如何将红外辐射震兆异常与大气自然现象进行有效甄别,还需要根据增温出现的季节、地形地貌环境,以及增温
根据吉林省西部的地理生态环境条件,探讨适合区域特点的干旱遥感模式与技术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重点讨论了气象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热惯量和植被指数等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应用。通过对近几年吉林省发生的旱情进行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对在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应该予以改进的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文利用ETM遥感资料,调查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对土地资源利用潜力等做出评价。
在LandSat ETM+2001年8月遥感影像(PATH=125,ROW=33)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提取山西省定襄县研究区影像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最佳波段组合、图像处理,分析水体、土壤、植被的遥感信息特征,建立比较精确的遥感分类模板,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取得了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化测图中,在控制点遭到破坏,布设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困难的情况下,布设无定向导线和支导线应注意的事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数据的精度;空间数据采集时,可以充分利用直线、直角、平行、对称等几何特征,采用计算法在室内或野外计算出部分地物特征点的坐标,以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正在联合打造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EOS)。它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把地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全面观测,由几个系列组成,现已先后发射了10多颗遥感卫星,并对全球环境保护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蚀变遥感异常是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定位预测的一个新的独立参数,应用ETM+数据在基岩裸露区进行含水矿物的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在植被覆盖区的提取效果一直在探索之中。本文通过对植被发育的相山铀矿田ETM+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基本消除了植被的影响,获得了良好的含水矿物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其中分布在相山矿田西北部碎斑熔岩中的或北部西段变质岩中的蚀变遥感异常是热液水云母化引起的,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