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视角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理念的借鉴:从多元观到互动观

来源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以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举措,较为重视的是经济投入和硬件建设,今后应同时更充分重视文化视角和文化多样性议题.这是因为,文化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反思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照搬欧美现代化模式日益暴露的弊端,尤其是不顾文化差异而遭遇的普遍失败和种种灾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3年发表报告指出,文化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故是未来的发展概念的应有之义;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教师是学校教育革新的关键,因此其培育和任用时,也要重视文化多样性。这是当代国外教师教育日益重视的议题。故本文从国际视野出发,综述有关基本理念。应该说明的是,当今国际教育政策中直接关注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有二,一是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一是文化互动主义(interculturalism )。我国民族教育学者多偏爱前者,忽视后者。笔者发现,近20年来,无论是各国教育部长参加的UNESCO国际教育大会所通过的建议书,还是UNESCO发布的专题文件和其他出版物中,涉及文化多样性问题时,用词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用“文化互动教育”(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取代了过去常用的“多元文化教育”(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在欧洲大陆,文化互动观已成为教育政策的基本维度和教育决策的中心思维之一,这被认为是“教育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比较两者的异同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文化互动教育,以揭示其对教师培育和任用的启示。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中,尊师重道的现状不尽人如意,原因是由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师生的自身原因造成的.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重塑尊师重教理念,可以从社会、高校、教师、家庭、学生本身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使大学生能够尊师重道,让教育工作持续焕发生机.
对201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复变函数课程从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挖掘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知识实际应用背景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弥补了传统复变函数课堂教学不直观、不形象和不生动以及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教学和个别辅导不足的缺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和课程考核与教学的关系,本文主要对《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考核方式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同时针对考核过程中阅卷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网上阅卷方式的实施,并进行探讨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人类逐渐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部门加强了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得传统的课堂教育逐渐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促进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随着"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及运用,我国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采取措施,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
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考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课程考试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潜在指挥作用,结合课程考试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优势,提出了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经过部分实践检验的改革建议与措施.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既顺应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诉求,又切实观照了中外历久传承的中欧、中非文明交往,具有历史延伸和现实发展的双重意蕴,在深度和广度上不仅超越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范畴,而且具有影响深
该文研究目的是运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水平.通过分析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提出创新图书馆入馆教育、信息素养课程以及信息咨询服务新模式,最终可以达到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目的.
我国台湾地区铭传大学刘玉玲博士撰写的《教育人类学》(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二版)是一部以文化视角整合教育人类学理论并以此来分析台湾地区本土教育问题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女性研究者的视角细腻、深入地剖析了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在多种人类学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教育人类学的"文化"脉络进行了系统诠释,对台湾地区的多元文化社会进行了真实再现与分析.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李书磊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以下简称《村落中的"国家"》)是在"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项目"基础上完成的关于乡村学校教育的变迁及发展思路的研究成果.作者以胡麻营乡"丰宁满族自治县希望小学"(以下简称"丰宁希望小学")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把乡村教育现象的解释放置在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8年)的社会文化变迁中,以国家、文化为变量,以村校作
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满族以外,其他53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39种文字。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无论失去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共同的损失。通辽市作为蒙古族集中的民族地区,有相当高比例的蒙古族学生就读于普通中小学。开设基础蒙古语文课程对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学生很有必要,对传承和发展蒙古语言文字以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