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2C降水估计产品的细网格处理与应用

来源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FY2C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后形成并分发的气象卫星加工产品,通过9210VSAT单收站接收实时等经纬降水估计定量产品,对浙江省小流域监视预警区域(25.0°N~33.0°N、116.0°E~124.0°E)的降水估计定量产品进行区域定位截取.并进行格距为0.05°×0.05°的高分辨率细网格资料处理,经处理的FY2C降水估计产品能为短时预报提供更为精确的精细化定量预报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将数值预报产品和极值剔除法相结合,物理条件选择和历史资料统计相结合,降水强度和滞留条件相结合,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以路桥机场为中心、方圆200公里区域范围内的50个台风型降水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数值预报资料,采用极值剔除法寻找暴雨预报因子,进行暴雨统计预报的研究,最后对预报结果进行评估,用历史资料回报,计算历史拟合率,包括漏报率、空报率、临界成功指数以及正确率。再用近三
使用新一代WRF业务预报模式对2005年第9号台风Matsa进行了48小时模拟,利用WRF模式的模拟结果,对0509号台风产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螺旋度和涡度分析,着重讨论了麦莎台风登陆前后的螺旋度空间分布、螺旋度大值中心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台风暴雨关系。结果表明,模拟的台风路径与实况路径比较接近,两者的登陆位置和时间比较一致,但登陆后穿过杭州进入安徽的时间和位置有差异。螺旋度的分布可以反映出高空天
本文利用AMSR-E反演的降水率资料和风云2c静止卫星红外通道反演的TBB分析“海棠”台风在台湾岛以东洋面上打转前后台风结构,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台风中心南侧螺旋云带中的对流活动较北侧明显多。本文还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成功模拟了海棠(0505)台风穿过台湾岛再次登陆的移动路径,分析了海棠台风登陆台湾岛前后结构特征变化,并引进非对称参数探讨5号台风非对称结构与其异常移动路径关系
本文针对2005年5月发生在浙江省内的两次飑线过程,主要应用天气雷达及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飑线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江淮地区飑线短时临近预报的着眼点。分析发现,江淮低压冷锋南下型的地面形势是浙江境内产生飑线的主要背景场,低压系统东南方的水汽通最极值区往往是飑线的触发区;飑线前沿的辐合带和中气旋是大风产生的重要特征。
2006年5月8日-9日,受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倒槽影响。浙西、浙中及浙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地面大风天气。根据宁波和温州两部WSR-88D天气雷达提供的产品分析发现,8日08-9日13时的大暴雨过程主要表现为三次多单体风暴的生成、发展加强和减弱消亡过程;9日16时-23时浙中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的短时暴雨和地面大风天气是一次典型的弓形回波过境影响过程。
深入研究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一冰雹指数的算法HAD,并分析讨论了算法的早期版本和改进版本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发现冰雹探测算法的思路与预报局地暴雨的思路相似,都是建立在对风暴单体中高反射率因子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强降水个例中冰雹指数HI、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等雷达产品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利用HI和VIL预报上海地区灾害性强降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算法阈值设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冰雹指数HI产品
利用NCAR、NCEP等研制的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系统,采用两种分辨率和两种边界层方案,对2005年5月30日至6月2日发生在赣湘黔一带的暴雨过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我国暴雨降水的模拟能力。
本文在仔细分析天气雷达回波图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中值滤波与平稳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回波图像去噪;该方法是根据回波图中混有的脉冲噪声及高斯噪声的不同特性,结合中值滤渡的特点,在空域内去除脉冲噪声,然后在小波域内对高频子带进行软阈值降噪处理去除高斯噪声。该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不仅能滤除回波图像中的混合噪声,而且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的边缘细节,其滤波效果明显好于正交小波阈值去噪方法。
根据大气运动的规律,文章分析了探伞系统的充气时间和稳定状态时间,给出了按照距离变化、时间变化和角度变化计算稳定状态时间的三种方法,并对探伞系统的运动轨迹进行了描述和计算,为探伞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探伞系统的研制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江苏省气象局的气象卫星遥感事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服务过程中多次为领导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得了省、市政府与省局领导的好评。本文总结了“十五”期间江苏省气象卫星遥感事业的进展情况,介绍了卫星遥感软、硬件升级改造及期间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并列举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次遥感服务个例,最后总结了做好气象卫星遥感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