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作用下铊胁迫对红薯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红薯为试验材料,使用叶绿素荧光仪研究不同铊浓度(0、1、2、5 mg/L)与柠檬酸浓度(20、100μmol/L)作用下红薯叶的生长表现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探讨铊对红薯生长和光合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低浓度柠檬酸(20 μmol/L)的铊胁迫下,Fv/Fo、Fv/Fm 二者先降后升,说明可能形成的“铊—柠檬酸”大分子螯合物并不易被植物吸收,从而降低了铊胁迫对红薯叶的毒害程度.在添加了高浓度柠檬酸(100 μmol/L)的铊(2mg/L、5mg/L)胁迫下,Fv/Fo、Fv/Fm 和ФPSⅡ三者的值都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本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荧光和光电导法检测微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分子和重金属离子。与传统高分子膜传感材料相比,构建的荧光有机纳米传感材料具有更大比表面积、多空性、和激子迁移距离(信号放大性能),因此有利于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分了包括各类有机胺(如苯胺等),硝基芳烃化合物,苯酚等在传感材料中扩散、迁移和荧光萃灭,结果其灵敏度提高几个数量级。同样的原理也成功应用于超选择性检测重金属汞离子。构建的光电导
本文对2种典型咪唑类离子液体([C4MIM]Cl与[C8MIM]Cl)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96 h鱼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8MIM]Cl的细胞毒性和体内急性毒性要远强于[C4MIM]Cl,在较高浓度下,[C4MIM]Cl有遗传毒性趋势。在腐殖酸(DOC)存在的情况下,其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96 h鱼急性毒性明显降低。发展了一种微耗损中空纤维膜支载液相微萃取技术测定咪唑类离子液体的自由溶
本研究以现场检测数据证实中国北方煤火及关联煤矸石山自燃等普遍存在汞及温室气体排放,包括Hg,C02,CO,S02,CH4等。发现汞及温室气体排放不限于有限的地下煤火实际着火点或明火燃烧点,却遍布面积广大的隐燃区和前隐燃区;排放通道因此不限于可见的火口或“烟囱”,而扩展到广泛的地表裂隙及出气口等。此发现首次明确:地下煤火导致的汞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通量将远大于预期一以消耗煤的计量。上述发现还表明:煤
为解决现有废水处理过程的主要问题(1)高能耗,特别是与高级氧化和膜技术结合的工艺过程(2)出水含有风险性化学物质或重金属离子(3)难处理废水的处理过程效率低.同时针对节能然而水质达标尚存在问题的微生物产电技术的关键问题(1)产电少(2)高效膜电极成本高,本研究开展了低成本导电膜耦合MBR与MFC高效节能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获得的主要进展有(1)用导电膜作MBR 膜组件,同时导电膜作MFC阴极,一物两
金属柱撑粘土已广泛用于含苯酚废水处理,但其催化氯酚氧化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以Na-膨润土为母板,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Al/(Cu+Fe)比、不同Cu/Fe比的柱撑粘土,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比表面积(BET)等表征和4-氯酚氧化反应测试,发现各铁铜铝柱撑粘土都能有效催化H2O2 氧化4-氯酚(4-CP),通常,4-CP在40℃、1h 内都能被完全氧化,柱撑
The occurrence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 the environment water is of growing concern due to their potential harmful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and human.The conventional m
会议
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广泛发现环境,野生动物和人类。最近几项研究已经评估其水生生物包括斑马鱼,madaka,鲤鱼和小青剑鱼的影响。在以前的研究中,PFOS暴露可引起亲代(F0)和子代(F1)胚胎发育畸形,本研究评估了PFOS对斑马鱼胚胎器官形成过程的影响。PFOS最敏感的胚胎暴露期为受精后48至96小时(48-96 hpf),且16μM PFOS产生一个未加压的鱼鳔(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Tl(Ⅰ)处理对浮萍(LemnAgibb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SOD、POD、CAT和MDA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一定Tl(Ⅰ)浓度范围内(<0.1mg/L),SOD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而POD 活性、MDA含量均与对照差别不大,CAT活性比对照略有下降; 当Tl(Ⅰ)
会议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joint effects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NPs) and their coexisting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the ecological risk of NPs should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coexisting 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