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油效果分析

来源 :第十三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活化水改善水驱技术可有效利用采出水资源,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生物表活剂、生物聚合物、生物气、有机酸等,提高洗油效率、调剖、乳化原油等作用,新Y油藏目前开发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通过试验微生物活化水驱改善探索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重点通过试验区的选取、过程管理、效果评价方面对前期的实施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其他文献
宁夏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以东,坳陷以西,受燕山运动构造影响,地层挤压形成多个断裂,断层以逆断层为主,而逆断层上盘形成牵引形成褶皱背斜构造,油气主要沿断层面运移,在褶皱背斜(穹隆)部位成藏.复杂地理环境导致了油藏的复杂与隐蔽,具有油藏个数多、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断块分散的特征,这就给勘探开发及油藏产能建设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主要针对隐蔽油藏特征研究有针对性总结出复杂隐蔽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富集
沉积盆地(Sedimentary Basin)是地球表面发生构造沉降、形成了沉积充填的地区.沉积盆地是大自然提供给人类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最重要宝库.石油地质家早就认识到石油、天然气形成并赋存于沉积盆地之中.同时盆地又是人类所需淡水资源的最重要储库.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种资源、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盆地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志靖三角洲地区中生界长C探明储量动用程度高,建产资源严重不足,每年近1200万吨左右储量缺口.新发现长A、长B油藏勘探评价取得阶段进展,具备一定的增储建产潜力,但仍面临沉积微相、储层特征、甜点分布规律不清楚,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朗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展研究工作,为后续产能建设提供资源储备.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长62、长63以及长64四个亚油层组,对主力层长612段细分为6个小层.根据160条连井剖面的建立,结合新增油水井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地层划分的准确性.建立工区地层等时对比剖面和骨干井的砂体对比剖面,阐明砂体连通情况,为后续分析储层沉积相、评价长61层各单砂体水驱指标以及明确各单砂体
本文在充分研究A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基础上,提出了布井位置、改造方式、物性下限等关键参数的优化方案,综合评价了2016年现场实施效果,得出的相关结论及认识对同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工作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014-2016年在大路沟D区开展整体加密,加密区水驱认识及剩余油分布、井网、改造方式和改造规模的选择,直接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控制含水,提高加密井开发效果,开展加密影响因素、加密技术研究,有利于下步加密井部署和加密井稳产.
大路沟A区属于典型的"三低"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油层内部不均一,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层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在近些年的开发实践中,通过不断深化对储集层性质、渗流规律和开发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适应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理念、开发方法,实现了连续6年自然递减稳定在8.0%左右,含水上升率稳定在2.0%左右,长期保持I类开发水平的目标.大路沟A区在绥靖油田长6油藏具有代表性,将该油藏
第四采油厂网络中存在广播域较大、IP地址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网关设备负载太大和网络准入门槛较低等问题,导致网络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出现问题.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配置进行优化,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网络性能,并进行效果分析.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经处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的主要内容为"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增产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小层沉积相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油藏数值模拟法、油藏工程法以及钻井取心等.本文以靖安油田S区为例,在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构造、储层非均质入手,研究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评价各层剩
随着油田常规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前缘逐步推进,水驱优势通道水洗程度增加,油井见注入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控水稳油难度大.2016年开始在杨Y油藏开展微球驱试验,封堵水驱优势通道,促使液流转向,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从而驱替非水驱优势通道内的剩余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